楠木軒

塞上江南 底色漸綠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財經

  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難以為繼,當倚重倚能、粗放發展的路子越走越窄,就必須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重新審視發展定位。從去年開始,寧夏啓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以鐵腕之力保護綠水青山,以新發展理念推動產業轉型,努力蹚出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發展之路,美麗的“塞上江南”展現新氣象。

  能源轉型牽引綠色發展

  位於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寶廷氫能管理中心,是一座今年5月試運營的新型加氫站,可以為重卡、輕卡、大巴加註氫氣。不僅如此,寶廷氫能新能源管理中心(寧夏)有限公司還給周邊精細化工企業供氫。

位於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寶廷氫能管理中心。新華社記者甦醒 攝

  “我們生產純度99.999%的高品質氫氣,大巴車加氫比加油每百公里節約60多元,而且不排碳。”公司總經理楊社明説。

  為減輕大規模碳排放造成的環境壓力,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正從煤化工“領跑者”向氫能“領跑者”轉型。而這也是寧夏能源產業從高碳向低碳轉型升級,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以能源產業轉型升級為牽引,寧夏通過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新型材料、葡萄酒、文化旅遊等九個綠色含量高、環境影響小的重點產業,加快改變高能耗、高排放的生產模式,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統一。

  端好三山一河“金飯碗”

  賀蘭山是我國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線和西北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長期以來,受“靠山吃山”的傳統粗放發展方式影響,這座寶山遭遇野蠻破壞。

  2017年,寧夏堅決打響賀蘭山生態保衞戰,投入近百億元實施賀蘭山自然保護區內外一體化治理。經過四年多整治、修復、提升,賀蘭山告別黑色“血與淚”,漸漸恢復了昔日的平靜,荒山禿嶺又現綠色。

賀蘭山腹地的石炭井大磴溝生態環境日益改善。(受訪者供圖)

  據自治區自然資源廳介紹,圍繞六盤山、賀蘭山、羅山和黃河流域4個重點區域,寧夏分別制定了生態保護修復方案。去年,自治區投入15億元實施生態修復項目42個,完成治理修復面積23.7萬公頃,“三山”生態破壞問題逐步解決。黃河生態保護也取得重要成效,清理污染水域面積1193畝,清理整治黃河岸線違法違規利用項目39個,騰退黃河岸線3.7公里。

  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寧夏的生態“顏值”和環境“氣質”逐漸提升。據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介紹,截至“十三五”末,全區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比“十二五”末分別削減4.6%、3.6%、16.2%和13.8%,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下降到33微克/立方米,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上升到85.1%。水環境質量總體好轉,城市黑臭水體和劣Ⅴ類水體全面消除,黃河寧夏段出境斷面連續4年保持Ⅱ類水質。

  “生態優先”的戰略抉擇,符合寧夏發展實際。如今,賀蘭山重新披綠,黃河呈現水清、岸綠、景美的新貌,美麗寧夏呼之欲出。

  迎難而上積極應對“雙碳”

  今年以來,寧夏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2028.8億元,同比增長11.2%,比2019年上半年增長12.6%,兩年平均增長6.1%,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雙碳”目標既是“緊箍咒”,也是綠色轉型的新動力。在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自治區黨委、政府認識到,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必須儘快從高碳向低碳轉型。

±800千伏靈紹直流輸電工程。(受訪者供圖)

  據自治區工信廳介紹,去年寧夏就開始對碳排放量進行測算,研究工業碳達峯路徑。停批停建“兩高”項目31個,針對186個存量“兩高”項目實施專項監察,淘汰落後產能73萬噸,為重點產業發展騰出空間。

  “十四五”期間,寧夏將力爭在推動碳達峯行動、重點行業綠色轉型發展等關鍵環節取得突破,為未來發展謀求更大空間。

  “目前,正在積極制定《寧夏碳達峯行動方案》及配套措施,分解下達碳減排指標,推動能源、工業等重點行業制定碳達峯目標和行動方案。以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為重點,嚴控煤炭消費增量,加強化工、煤電等重點行業管控,推動工業領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廳長張柏森説。(記者於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