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財富網走進中信建投證券投教基地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財經

原標題:樹立理性觀念,加強投資保護——中國財富網走進中信建投證券投教基地

地處繁華的北京市朝陽區安立路,佔地約600平方米的“京信學堂”,就是北京地區唯一一個國家級(實體)投教基地——中信建投投資者教育基地。

4月6日,沐浴着初春的和煦微風,中國財富網來到這裏,就證券業發展歷史、投資者保護等內容好好上了一課。

中國財富網 李林 攝

鑑古知今,從證券“舶來”到市場廣闊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進入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由展旗、展牆、展櫃組成的“歷史區”。中信建投證券投教基地負責人李強表示,深入瞭解證券業發展的歷史,才能更好地鑑古知今,樹立理性投資觀念。

據介紹,證券起源於西歐。1602年,為開展海外貿易,荷蘭阿姆斯特丹在世界上第一次公開發行股票,並於1609年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家股票交易所。隨着貿易交流,股票及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形式不斷向世界傳播,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等重量級交易所也相繼成立。

對中國來説,證券作為“舶來品”,在兩次鴉片戰爭開放口岸後,被進駐口岸的外商機構正式引入。有了股票後,最早的股票發行、證券投資人、股份制公司、證券交易法等一系列概念也應運而生。

1918年6月,為了政府發債,我國第一家政府批准設立的證券交易所---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1929年,隨着政府機構遷入南京,北京證券交易所快速衰落。

進入20世紀80年代,在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東風下,上海老八股、深圳老五股誕生,由這些股票所產生的管理需求,催生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中國的證券市場也由此展開了從早期建立、統一監管、依法治市、深化改革和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波瀾壯闊之旅。

加強教育,風險之下端正投資理念

除歷史區外,李強還帶領中國財富網參觀了產品展示區中的品種區、理念區和風險區。

在理念區中,中信建投證券通過對700萬客户進行大數據分析,清晰比較出成功投資者和失敗投資者在投資產品數量、交易次數、平均持股時間及止盈止損四項內容上的區別。

對成功投資者來説,其投資的產品往往數量適中,既保證對投資產品的研究精力,又能適度分散風險,建倉後除極端情況外,一般交易較少,堅持中長期投資,目的清晰,有嚴格的止盈止損計劃。

而就失敗投資者看,其投資的品種通常兩極分化,或重倉單一股票,或持倉過多而無法深度研究,同時日均交易超2次,頻繁換倉,做短期投機,且投資目的不清晰,多數都投資高點後回落,因而導致虧損。

基於上述研究,中信建投證券詼諧總結:“股票投資就像選擇終身伴侶,要選擇積極向上(盈利穩定),不浮誇(估值合理),思進取(行業龍頭)的人,而對那些好吃懶做(連續虧損),不誠實(財務造假),不忠誠(講故事)的人,則一定要退避三舍。找到了對的人,最好長相廝守(長期持有),切勿因細微瑣事便三心二意(頻繁交易)。”

對投資者來説,要想在入市後規避風險,取得理想的投資收益,除樹立風險意識,選擇安全的投資渠道,謹慎使用槓桿工具,規範按約實名操作,正確有效合法維權外,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或許正是邁向財富之路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