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日前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5部門《關於清理規範城鎮供水供電供氣供暖行業收費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要求對城鎮水電氣暖等公共事業收費進行清理規範:3月1日起,供水、供電、供氣、供暖環節的40餘項不合規收費項目將徹底取消。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意見》將着力發揮價格機制的激勵約束作用,降低城鎮經濟社會運行基礎成本,不斷提高水電氣暖等產品和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效率,增強人民羣眾獲得感。
權責界定進一步明確
近年來,我國城鎮公用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公用事業的覆蓋率和服務質量持續上升,取得了明顯成效。與此同時,部分地區水電氣暖行業安裝、維護環節收費項目多,一些企業收費項目設置不規範、服務意識不強、服務效率低下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
“《意見》重點圍繞建築區劃紅線內外工程建設、報裝接入、驗收開通、設施維護收費等,加快加大清理步伐和力度,取消不合理、不合規以及已納入定價成本的相關收費。”上述負責人説。
在中國城鎮供排水協會會長章林偉看來,《意見》對於供水行業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據悉,水價管理屬於地方事權的一部分,受各地水源狀況、經濟社會承受能力等因素影響,各地水價是不一樣的。近年來,勞動力、水源治理等成本持續增加,但部分地區10多年甚至20多年沒有調整過價格,治水成本提升導致水價倒掛的現象較為普遍。
“長期的價格倒掛,必然會產生一些加價的‘灰色地帶’。此次《意見》清晰界定了權責關係,對過去比較模糊的地方進行了明確,實際上就是不留‘灰色地帶’,這對企業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具有積極的正向作用。”章林偉説。
與供水類似,供氣環節收費也屬於地方定價權限範圍,不同地方燃氣公司收費名目也不盡相同。業內人士表示,所謂“初裝費”或“接駁費”之類並不能説清楚到底屬於哪部分成本,但文件的出台對此有了定論,將有助於理順價格,規範行業發展。
加快完善價格形成機制
我國在供水供電供氣供暖方面的價格模式並非完全相同,但均要求以“准許成本+合理收益”為核心,對定價機制進行改革與完善。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所室主任、研究員楊娟表示,“准許成本+合理收益”的核心思想是強化對壟斷企業的成本約束,以嚴格的成本監審為基礎,按照“准許成本+合理收益”的方法核定准許收入,有利於促進價格機制激勵約束作用的發揮。
《意見》明確,城鎮供水價格、配氣價格、集中供暖價格應納入地方定價目錄,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在供電價格方面,要求結合國家電力體制改革,逐步理順輸配電價結構,加快形成結構優化、水平合理的輸配電價體系。
“公用事業定價機制應基於全要素、全成本、全生命週期之上,其利潤一定要控制在合理且全社會可以接受的範圍內,通過這個機制,既要讓公用事業發展轉向提高質量和效率的軌道上來,同時又能讓行業發展步入良性循環。”章林偉説。
在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費、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的基礎上,《意見》對確需保留的少數收費項目實行清單管理。對此,楊娟表示,對實行市場調節的項目,應嚴格規範經營者收費行為,嚴禁供水供電供氣供暖企業實施壟斷行為;對實行政府定價管理的項目,要制定完善成本監審和定價辦法。
“以電力行業為例,發電和零售電業務屬於可競爭性環節,可以引入競爭,通過市場價格信號提高發電投資和運行效率;輸電和配電屬於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價格不能放開,政府通過實施輸配電價監管,允許電網企業收回經審核認定的成本和合理收益,實現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從而切實保護消費者利益。”楊娟舉例説。
促進公用事業健康發展
有用户擔心《意見》實施後,清理取消了不合理收費,一些企業會將本應通過價格回收的費用計入成本,由此推動水電氣暖價格上漲。
對此,國家發改委上述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各地水電氣暖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完善,價格矛盾逐步理順,財政補貼機制逐步建立,隨着户表改造工程和抄表到户措施的實施,除部分地區二次供水加壓調蓄設施外,多數地區住宅建築區劃紅線內供電供氣供暖設施運行維護費用已逐步納入企業經營成本,並未引起價格大幅上漲。
“從整體看,即使部分企業因經營成本增加需要調整水電氣暖價格,也必須依法履行成本監審、價格聽證等程序,不會對水電氣暖價格造成大的影響。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費後,有利於減輕水電氣暖用户負擔。”楊娟説。
值得關注的是,《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放開經營服務市場,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限制,推進向規模化、集約化、跨地區經營方向發展、多元主體合作,激發市場活力。
“公用事業的性質決定了其不能市場化,但可以引入市場的競爭機制,比如引入PPP、資產證券化機制等。”章林偉表示,一方面,可以通過市場機制來促進運營效率的提升,讓微利行業獲得更好的利潤;另一方面,就要像《意見》所指出的那樣,通過規模化、集約化、跨地區經營等方式,不斷提高水電氣暖企業的收益。
“以供水為例,全國各類供水企業有兩三千家,規模大小參差不齊。下一步,如何結合我國發展實際,在有效提高產業集中度的同時,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這是我們的新課題,也是未來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章林偉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顧 陽)
欄目主編:顧萬全 張武 文字編輯:李林蔚
來源:作者:中國經濟網 顧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