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今年因為疫情,原材料的供需失衡導致成本上漲,同時人們的消費電子需求轉弱。面對突如其來爆發的疫情,TCL電子也同多數企業一樣,受到“宅經濟”退潮,疊加成本漲價衝擊的雙重影響。TCL電子發佈2022年上半年財報。上半年整體收入達337億元,同比下跌3.6%。歸母淨利潤2.5億元,同比下降76%。資本關注利潤,過低的盈利能力也是掣肘企業估值的一個因素。在財報公開後,TCL電子股價隨即大跳水,當日收盤股價大跌20.5%,收盤市值為104億元。
顯示業務是TCL電子的老本行,可惜主引擎熄火,顯示業務收入由2021年上半年的290億元下降至2022上半年的245億元。無法逃避的週期劫和行業重構下的風險,TCL電子正在積極尋找新的營收增長空間,探索智能顯示行業的軟硬件協同發展。
TCL電子近年來注意力轉移到海外市場,在國內市場的業績表現差強人意。在面對眾多新老行業對手,TCL電子自身的護城河並不能夠保證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一方面,TCL電子的盈利能力十分不穩定。而另一方面,TCL電子渠道庫存高企的情況下,銷量驟減、股價大跌,都給TCL電子的運營能力和經營能力帶來巨大壓力和挑戰。
資本市場遭遇冷板凳
赴港上市的TCL電子,到了2022年初,月線呈現兩連陰,市值僅剩下86億港元,市值縮水30%。要知道TCL電子在上市之初,市值一度超千億港元。但近十年,其股價在低位徘徊不漲。這其間,即便有利好消息放出,資本市場對TCL電子也沒有強烈的做多意欲。
2022年上半年的成績不太如意,回顧一下2021同期的報告:營業收入為349.34億港元,同比增長103.7%;淨利潤為10.41億港元,同比增長122.9%。
如果只是單純在2022年上半年業績下滑,TCL電子的市值不該縮水到這種程度。實際上今年不少家電企業均是營收、利潤雙下滑,可股價受影響不大。但資本市場注重企業的未來可能性,更看重預期,所以這信號意味着資本市場對於TCL電子的未來並不看好。
2021年全年TCL智屏全球銷售量約為2200萬台,同比減少1.6%,更為重要的是國內銷量同比下降25%。再加上近年來,家電行業整體處於“低毛利、微增長”的困境。
簡單分析一下TCL的業務組成。TCL電子的業務線涉及諸多細分家電賽道,其中智屏在2021年全年的營收中,佔比高達67%,一直是TCL電子的業績“台柱”。但近年來智屏的銷量持續下滑,產品口碑也沒建立起來。
所謂智屏,也稱為智能電視、社交電視、互聯網電視等。智屏成為增量市場之初,互聯網企業也都下場多時,榮耀、小米這類“正統”互聯網企業可以説如魚得水。傳統實業起家的TCL電子,並沒能在其中綻放異彩。
為了挽救頹勢,TCL電子也做出了各種措施,包括特意成立了子公司雷鳥科技,推出雷鳥智屏,對標小米旗下的產品,以性價比為產品賣點,可惜並沒有市場上掀起什麼浪花,銷量不瘟不火。
其後,是銀弧極速智屏系列作為明星產品,被TCL電子寄予了厚望。但銀弧極速智屏系列屬於高端定位,產品宣傳能支持8K解碼,然而屏幕是4K的,讓8K解碼成了一個擺設。另外屏幕色彩宣傳為130% BT色域,這一技術早已被主流廠家所拋棄,TCL電子卻撿回來重新使用到高端產品上,實在讓人費解。於是,無論TCL電子宣傳得怎麼高亢激昂,這款精心推出的產品卻沒有激起任何波瀾。
TCL電子的智屏業務線,因為產品戰略失誤,從領跑者淪為了追趕者。可TCL電子的體量還是擺在那裏看得到,經營多年的企業形象也依然為大眾所熟知。對於TCL電子,更大的挑戰在於社會休閒娛樂生活的改變,造成的電視開機率下降和終端需求萎縮。
根據行業數據,2021年全球智屏出貨量同比下降6%,國內市場智屏行業整體銷量同比下降11%。
當前的國內家庭裝修風向,客廳的接客功能已經弱化,智能電視也慢慢地從家庭必備品到可有可無的地步,購買需求的動力在穩步下降。擁有電視的更多是兩人以上的多人家庭,但即便有電視,觀看時長也很短。這就造成了不僅智能電視的銷量日漸下滑,更換週期也被無限拉長。行業數據表明,當前智能電視平均換機週期在10年左右,遠超6年安全使用期。
也不能怪資本市場要給TCL電子冷板凳坐了,一個天花板就在“頭頂”的行業,對於講究前瞻和預測的資本市場來説,向上生長空間很有限,增長只會越來越困難。
第二增長曲線未成功
事實上,TCL集團在2021年交出了一份成績優異的財報成績單,但反觀其兩大上市公司TCL科技和TCL電子近一年來的股價均處於持續下行的態勢。原因之一,TCL電子的智屏業務發展至今已疲態盡顯,特別是在國內的銷量大幅下降,行業處於整體規模出現萎縮的發展階段。而AloT業務的前景仍未明朗,TCL電子的窘境短時間內難以改變。
為了擴大營收,實現增長,TCL電子企圖通過構建AloT(人工智能+互聯網)新業態,從而扭轉當前困局。因此在去年年中TCL電子的業務架構進行了全新升級,大致分成互聯網業務、顯示業務以及創新業務三大板塊。
分板塊看,智能連接和智能家居同比分別增長29%、68%;互聯網業務收入達15億元,同比增長53%。創新業務和互聯網業務已成為拉動TCL電子營收的中流砥柱,但問題都是體量太小,不足以帶動整體規模增長。
2020年國內的AloT市場規模達到6千億,同比增長49%,預計今年整年的市場規模會超過8千億。TCL電子在AIoT領域的策略,是藉助電視機業務的優勢,帶動手機業務增長,再將手機、電視產品結合起來,進而打開AIoT市場。儘管這個新賽道接近萬億規模,但TCL電子謀求第二增長曲線並不容易。
首先,AIoT這一概念始於2018年,競爭者眾多,不乏行業巨頭。TCL電子需與之正面抗衡,然而雙方的實力不成正比。
無論是谷歌、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還是國內的京東、小米、華為等互聯網巨頭,都已經踏入AloT賽道。就連與TCL電子同期的老朋友們——海信、創維、康佳也紛紛下場。這個賽道可以説是“人滿為患”了。
其次,TCL電子缺乏護城河,眾所周知,TCL電子並不以AI 見長。TCL電子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自己的標籤不再是簡單的智能顯示屏,而是一家由家居向移動户外及商用延伸,為用户打造全場景智能生活的企業。但根植於現實,TCL電子落後的手機業務和智能語音技術,成為佈局AloT業態的阻礙。而這,也讓TCL想在這次的物聯網構建浪潮中,處於劣勢。
AloT的內核是人工智能,這方面互聯網企業的優勢很大,而TCL電子作為傳統企業的理解相對不深,不是加裝了超大屏幕就可以稱之為AloT家電的。成熟的AIoT解決方案,才是消費者購買的關鍵因素。
最後,TCL電子的AloT戰略缺乏基石。人們的生活習慣仍然是更依賴於手機屏幕,而非其他智能家電的屏幕,且現在智能家居即便配備智能屏幕,最終還是匯聚於移動端的APP上。當下AloT的入口,要麼以手機為主,代表企業為小米,要麼以智能音箱為主,代表企業為百度,較少像TCL電子一樣,將電視作為入口。
進擊AIoT任重而道遠,但顯然又是必須要切入的市場。自收購TCL通訊後,TCL電子就加快了AIoT戰略轉型的步伐,可目前TCL電子還沒有嚐到太大的甜頭,TCL電子渴望在AIoT新業態中找到第二條盈利曲線。但壁壘未築,隱憂已現,TCL電子的第二增長曲線,還差點火候。
結語
綜合來説,TCL電子的強項在於其通信硬件優勢以及智慧顯示技術硬件優勢,缺點則是TCL電子常年專注國外市場,國內市場缺失。無論是智能家居,還是智能手機,國內都有知名度更高的企業在把控着市場份額。
面臨行業新風口,需要指出的是,在這種玩家雲集的賽道中,無論在技術底藴還是資金實力上,TCL電子處在弱勢中,第二曲線難以一蹴而就。TCL電子需要整合資源,調整產品策略,加強核心競爭力。要想在新賽道站穩腳跟,雄厚的產業規模、精準的謀篇佈局,以及持續的發展能力,一樣都不能少。
謹慎樂觀而言,物聯網時代的商業競爭本身就是一場長期競賽。基於硬件優勢,全球佈局實力,TCL電子仍然有東山再起,打開增量空間的機會。AIoT是值得暢想的,希望TCL電子能以新一輪行業變革來贏得下一個時代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