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叔寶
“動力電池成本已經佔到新能源汽車的40%~50%,甚至60%,那我現在不是在給寧德時代打工嗎?”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如此抱怨道。而最大的電池廠商寧德時代把責任都丟給了鋰的漲價太猛,聽起來兩頭都沒賺到錢,而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集體漲價的情形還記憶猶新,那麼錢到底去哪了?
原材料對外依存度高,價格大幅上漲。
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暴漲有多誇張呢?我們來算一筆經濟賬。目前全球動力電池行業主要以三元鋰電池為主,電池關鍵的正極材料佔整個電池成本的四成左右,其中三元正極材料主要以鎳鹽、鈷鹽、鋰鹽為主。
而鋰電池中,三元正極材料消耗主要以碳酸鋰為主,每噸三元材料消耗碳酸鋰0.38噸左右。碳酸鋰每漲價10萬元,動力電池每GWh成本增加6000萬左右。而今年碳酸鋰價格一度飆升至51.5萬元/噸,一年多的時間漲幅超10倍。為什麼會漲價呢?因為鋰電池原材料並沒有掌握在國人手上,我國鋰資源的對外依存度高達85%。
另外在新能源車的動力電池對鎳材料的需求量也非常高。當鎳的單價每噸漲1萬元,三元鋰電池每GWh成本增加700萬左右。而全球硫化鎳主要分佈在南非、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我國的鎳材料儲量較小,並且開發難度大。
補貼退坡,由政策驅動轉為市場驅動。
本着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的美好願景,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已經開啓了完全退出倒計時。根據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聯合發佈的《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方案》要求,自2022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2022年12月31日之後上牌的車輛不再給予補貼。
這意味着,2022年將是新能源補貼政策實施的最後一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已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不少車企上調旗下新能源車型售價,也有品牌限時“自掏腰包”為消費者承擔補貼差價,但漲價也只是或早或晚。
於是更多的消費者開始搶購新能源車,消費需求上漲,刺激鋰電池需求旺盛,進一步打開了鋰電池漲價的空間,形成一個尷尬的局面。
對於中國汽車產業而言,如今動力電池成本居高不下,可能會影響到許多車企的生死存亡。如何解決難題,急需行業給出應對方案。
車企延長產業鏈,增大上下游投資。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命脈,如今我國電池過度依賴外國原材料,無疑是將命運交到了他人手裏,而車企過度依賴動力電池廠,也不是明智的做法。所以,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道路上,為了避免長期受制於人,車企應該選擇投入動力電池賽道,加大在電池領域上下游的投資,增強對原材料的開發和研發,這樣不僅消費者受益,車企也受益。就像家裏有鋰礦的比亞迪,去年盈利就跑贏了特斯拉。
發展電池回收產業。
説完開源再説節流,新能源汽車的“新”不僅在於清潔無污染,還在於能源可回收,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能源供應部件,報廢的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是發展可持續電動汽車產業的必要條件,回收利用率的提升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源需求的緊張。
雖然發展電池回收產業的需求緊迫,但實現起來困難重重。一是技術門檻高,動力電池的回收與利用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梯次利用;另一種是拆解回收,這兩種都對工藝和環保都有着較高的要求。
二是回收渠道亂。目前動力電池的回收渠道主要包括小型回收公司、專業回收公司、政府回收中心等。由於回收標準不統一,市場散亂,大量違規企業擠佔了正規企業的市場份額。
小結:
錢去了哪裏?錢去了礦坑裏,去了資本運作的手中。漲價是一時的,還是長期的,這就要取決於我們的生產開發能力什麼時候上來,科技研發能力什麼時候進步,產業佈局什麼時候合理,回收市場什麼時候規範,我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要走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