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規劃怎麼定, “愛國者治港”如何推行……
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新聞發佈會3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正式進入“兩會時間”。國際各大媒體近幾天來早已將目光聚焦北京。兩會被外媒稱為中國“年度最大政治活動”,今年對中國來説又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年份,既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和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年。因此今年這個“年度最大政治活動”尤其令世界關注。開局之年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怎麼定?今年中國GDP還會定下明確目標嗎?中國人大在去年兩會期間制定香港國安法,今年是否會採取進一步措施以確保“愛國者治港”?中美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在後疫情時代將如何相處?德國《斯圖加特新聞報》3日稱,中國這次兩會值得認真聆聽,世界事務將在這裏受到比許多人所認為的大得多的影響。
“中國正在規劃未來”
“中國正在規劃未來”,德國《斯圖加特新聞報》3日稱,在中國,現在一切都在按計劃有序地進行着。中國兩會,即全國政協會議和全國人大會議將於4日和5日開幕。未來兩天,北京的氣温將升到16度,在人民大會堂四周紅旗飄揚,數千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穿着五顏六色的服裝出現在鏡頭前。新冠疫情在中國已基本被擊敗,經濟正在迅速增長……報道稱,中國這次兩會將重點討論十四五規劃,甚至是2035年遠景目標。中國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將在2035年比現在再翻一番,而這一目標是在中國承諾於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約束下實現,這對中國來説是一項巨大挑戰。
美國《時代》週刊稱,作為外媒觀察中國決策方向的重要窗口,中國兩會總是很重要,而今年尤其值得關注。“相比以往,今年兩會更具有特殊意義。”美國CNBC稱,兩會召開是中國政府向其14億人民展示其承諾的發展和進步的時間,也是在這個仍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衝擊的世界上制訂計劃增強大國競爭力的時間。
3日下午,全國政協會議新聞發佈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這也是兩會期間的首場新聞發佈會。全國政協會議新聞發言人郭衞民介紹了兩會日程,全國政協會議於4日下午開幕,3月10日下午閉幕,會期6天半。在一個小時的記者會上,郭衞民回答了記者的提問。他表示,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們將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制定和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由於疫情變化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保持2021年經濟平穩運行仍然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新聞發佈會在京舉行。圖為大會新聞發言人郭衞民答記者問。
在記者會上,有美媒記者稱,近來中國和西方在處理疫情、新疆、香港等問題上持續有一些爭論,西方民調顯示“中國形象持續下滑”。對此,郭衞民指出,個別反華政客在疫情、香港、新疆等問題上對中國大肆抹黑,編造謠言,混淆視聽,這對部分美國民眾和西方民眾產生了消極的影響。他説,中國在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應對氣候變化、實現聯合國減貧目標、積極參與和支持全球抗疫等方面作出了積極努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積極評價和廣泛認同。對於外媒所謂“疫苗外交”的問題,郭衞民稱,所謂“中國想利用新冠疫苗出口來擴大地緣政治影響力”的説法十分狹隘。
香港問題是國際媒體對這次兩會的關注重點之一。法新社3日稱,今年兩會,世界尤其關注全國人大可能對香港問題採取的措施。在去年兩會期間,針對香港此前經歷了數月的暴力騷亂,全國人大通過了香港國安法。今年全國人大將進一步關注香港問題,對香港選舉制度進行修改,以堵住有利於香港反對派的“選舉漏洞”。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郭衞民在新聞發佈會上強調,愛國者治港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應有之意和核心要義,是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無論是制定實施香港國安法還是完善特別行政區的選舉制度,都是為了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確保“一國兩制”實踐沿着正確方向行穩致遠。
“2021、2025、2035、2049”
“兩會召開,哪些議題最令人關注?”“德國之聲”3日稱,中國一年一度的兩會即將召開。從放開生育政策到經濟發展目標,從“碳中和”到雙循環,許多議題受到關注,一些甚至衝上熱搜榜。比如為鼓勵生育,有代表建議男方也可休42天產假。
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新聞發佈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按照大會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本次新聞發佈會採用網絡視頻的形式舉行。發佈會主會場設在人民大會堂,分會場設在梅地亞中心。這是分會場。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中國經濟是世界媒體對中國兩會的最大關注點。“中國今年會重新設定GDP增長目標嗎?”英國廣播公司稱,去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沒有設GDP增長目標。路透社稱,儘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預測中國2021年GDP增速將高達8%,但今年兩會可能仍不會制定具體增速目標,因為這可能讓地方政府追求“好看的數字”而非增長質量,甚至導致不健康的債務增加。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的話稱,去年是因為狀況特殊,中國今年有必要設定增長速度目標。他説,因為這與中國長遠目標密切相關。今年兩會不僅將審議有關未來五年發展的十四五規劃,還將審議2035年的發展目標,這是一個含有定量指針的目標,長遠目標必須要從現在開始做起。從15年時間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角度來看,中國需要實現年均GDP增長4.73%。“從未來實現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來看,今年還是有必要設定增長速度目標”。
“2021、2025、2035、2049”,《韓國經濟》3日的報道提起了這樣一串數字。報道稱,2020年中國的GDP已經達到美國的71%。2035年中國經濟再翻一番,就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大國。中國另一個奮鬥目標就是2049年建國100週年時成為世界發達國家。如果中國實現另一個“百年目標”,意味着中國夢真正實現。
不過,中國也面臨着許多挑戰。BBC稱,此次兩會是在中國宣佈取得脱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後舉行的。中國定下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還需要面對6億人口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相對貧困問題,這才是對北京最具挑戰的問題。德國“編輯新聞網”稱,中國面臨結構性挑戰:人口老齡化和數十年來最低的出生率、價格高企的城市房地產市場以及仍待提高的科技水平。
阿聯酋“觀點”網站3月2日刊文稱,從中國的兩會中可以看到普通人的聲音。許多人還不知道的是,一個清潔工都可以有機會通過兩會向政府提出有關廢物管理的建議。文章説,兩會為世界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會,不僅可以瞭解中國的發展經驗,諸如中國如何制定和執行其發展計劃,同時各國投資者可以通過兩會了解北京的經貿政策和機會,從而使自己受益。
中國與西方關係會迎來拐點嗎
“後疫情時代,中國與西方關係會迎來拐點嗎?”“美國之音”稱,中國即將迎來一年一度的兩會。在中國已經有效控制住新冠疫情,而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主要國家仍在抗擊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中國將出台什麼樣的對外政策來處理它與西方世界的關係備受矚目。報道稱,新冠疫情加劇了西方世界對中國的敵意和對立,一個明顯的例證就是民主黨的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人們原本期待的美中關係回暖並未出現。
彭博社稱,中國兩會將審議的十四五規劃尤其關注科技創新,中國希望在芯片等關鍵技術上降低對西方依賴,同時從新能源汽車到生物科技等各方面加大對高科技的扶植。報道引述美國學者諾頓的話稱,這反映出中國與西方的科技競爭將白熱化。
德國《商報》3日稱,聯合國機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日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去年共申請68720件專利,比2019年大增逾16%,繼2019年後再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國際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國家。報道稱,在這項科技創新重要指標排行中,中國有明顯擴大領先美國的態勢。在公司專利排名中,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排名第一。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2日稱,對於中國將在兩會公佈的宏大目標,美國仍試圖用不公平競爭阻礙中國的發展。白宮至今仍稱,中國的進步威脅了美國的技術優勢。報道稱,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的制裁政策將會繼續下去,但美國不太可能阻止中國的發展。
受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以及兩會即將公佈十四五規劃的吸引,全球資本正爭相進入中國。路透社3日稱,截至2月底,外國投資者持有的中國國債總值首度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再創歷史新高。國際金融協會(IIF)2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月流入新興市場股市的國際資金達到84億美元,其中93%流入中國股市。(黃培昭 青木 陶短房 陳康 王偉 柳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