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基金遭遇“拖延症”:兩週9只延募 年內同比更漲兩成

北京商報訊(記者 劉宇陽 實習記者 姬穆沙)2022年已過去近三分之二,但年內的公募新發窘境卻遲遲未見改觀。公開數據顯示,8月以來,截至8月14日,宣佈延長募集期的新發基金已達9只,年內更有148只基金(份額合併計算,下同)延募,同比增超兩成。而在延募情況頻現的同時,年內新發基金數量、總規模也出現雙降,其中規模直接“腰斬”,同比縮水55.72%。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基金延長募集期頻現背後,規模未及成立標準或管理人預期是主因,但也表明當前市場處於低迷狀態,或將是中長期佈局優質資產的時機。

新發基金遭遇“拖延症”:兩週9只延募 年內同比更漲兩成

8月13日,泰達宏利基金髮布泰達宏利悠享養老目標日期2030一年持有混合FOF(以下簡稱“泰達宏利悠享養老2030FOF”)延長募集期的公告。公告內容顯示,泰達宏利悠享養老2030FOF自8月4日開始募集,原定募集時間截止日為8月17日。為充分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根據有關規定,經與託管行協商一致,決定將基金募集期延長至8月31日。

提及近日延長募集期的新發基金,泰達宏利悠享養老2030FOF並非孤例。回顧即將過半的8月,還有永贏優質生活混合、景順長城港股通數字經濟主題混合、招商中證800指數增強等8只產品先後發佈延長募集期限的公告。若將時間拉長至今年以來,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4日,宣佈延長募集期的基金更多達148只,對比2021年同期的121只同比上漲22.31%。

對於基金管理人延長基金募集期的原因,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是募集金額可能沒有達到預期,二是募集規模沒有達到2億元的最低成立標準,以上兩種情況出現,基金管理人都有可能會選擇延長募集期”。

在楊德龍看來,新發基金一旦延長募集期,對於基金管理人來説,為能夠使一隻基金成功成立,可能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同時,已認購的投資者也要為此付出一定的時間成本。“在基金正式成立運作之前延長募集期,就意味着投資者需要花費比預期更多的時間來等待成立,這可能會影響投資者後續的資金安排。”楊德龍如是説。

值得一提的是,延募基金數量增多的同時,2022年以來新發基金的數量卻同比減少,新發總規模也大幅縮水。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以基金成立日為統計口徑,截至8月14日,年內共有933只新基金成立,發行規模約為8715.46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1125只和1.97萬億元分別減少約17.07%和55.72%。

楊德龍認為,“今年股票市場整體表現不佳,很多基金產品也出現了虧損,導致投資者的認購意願不強,所以才會出現許多基金延長募集期,以及新發總規模下降的情況”。

正如楊德龍所説,今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波動,截至8月14日,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分別下跌9.97%、16.41%和19.02%。受此影響,主動權益類基金中各細分類型產品的平均淨值增長率也普遍告負,例如,截至8月14日,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淨值增長率為-12.29%,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和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淨值增長率為-11.92%和-8.07%。

不過,凡事皆有兩面。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持續震盪的市場和低迷的投資情緒,或也意味着中長期佈局的機遇來臨。楊德龍表示,當下基金出現延長募集期的情況比較多,這也意味着目前基金髮行稍顯困難。當此類情況發生時,市場往往處於低迷狀態,基金產品多是“好做不好發”,當前已是投資者根據自己風險偏好以及資金情況來進行資產佈局的時機。當然,在佈局優質股票或基金產品時,也需要謹慎投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47 字。

轉載請註明: 新發基金遭遇“拖延症”:兩週9只延募 年內同比更漲兩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