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寧1月2日電 (記者 黃令妍 楊強)《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於1月1日正式生效。這一世界上涵蓋人口最多、發展潛力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啓航,將凝聚統一超大規模市場,有力拉動國際貿易投資增長,推動疫後區域乃至全球經濟復甦。
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中國和東盟迎來建立對話關係30週年。是年,中國—東盟宣佈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自建立雙邊關係以來,雙方貿易量已擴大85倍。觀察人士認為,RCEP協定生效將賦能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助力雙方構建更緊密的命運共同體,為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繁榮發展注入新動能。
彰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
由東盟主導的RCEP,成員經濟發展水平迥異,文化背景、政治體制多樣,既有全球領先的發達國家,也有欠發達國家,在全球的自貿區實踐中實為罕見。
東盟本身多元性強,立場更為平衡、務實和包容,它有信譽和能力兼顧發展中成員和發達成員利益,讓儘可能多的成員搭上船並共享成果,而非強求高標準、縮小“朋友圈”。這種機會對發展中國家頗為寶貴。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指出,未來數十年世界經濟重心將會在亞洲地區。在RCEP簽署前,亞太地區貿易缺少制度化約束,RCEP就是亞太地區經貿制度化的第一步,具有重要意義。他認為,多邊主義更有利於地區經濟貿易的整合。RCEP的達成是共識的結果,是一種新類型的多邊主義。
中國是非東盟國家中首個正式完成RCEP核准程序的成員國,始終以堅定的決心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中國駐東盟大使鄧錫軍表示,在全球步履維艱的時刻,RCEP的簽署和及時生效,標誌着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重大勝利,也給“逆全球化”和“脱鈎”謬論予以重擊。RCEP的成功發出一個強有力信號:後疫情時代的復甦必須依靠多邊主義和擴大開放,封閉排他、蓄意“脱鈎”只會適得其反。
抱持同樣觀點的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副院長葛紅亮亦表示,後疫情時代RCEP順利實施,表明中國與東盟共同堅守了雙方長期捍衞的多邊主義。
中國—東盟經貿聯繫更緊密
RCEP框架內15個成員國藴含的機遇空前可觀。RCEP生效,已核准成員之間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税,有利於不同成員國吸引符合自己技術和勞動力素質的分工環節,從而為跨區域供應鏈重新佈局提供契機。
東盟秘書長林玉輝稱,在東盟和中國,中小企業佔比均超過90%,RCEP將有利於減少非關税壁壘,為中小企業參與地區和全球價值鏈提供更多機會。同時,RCEP致力於促進和保護投資,推進投資便利化,確保市場準入的平等性,這將為雙邊投資合作帶來更多機遇。
中國與東盟產業鏈高度互補、供應鏈緊密聯通。基於RCEP作用,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要素流動、生產分工、市場融通必將進一步提升,充分釋放雙方經貿合作潛力,最終推動中國—東盟貨物貿易再創新高,促進雙方服務貿易和投資實現飛躍。
廣西社科院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雷小華稱,藉助於日韓的研發技術、中國的製造、東盟的組裝,再加區域內的一個大市場,可以構建一個全新的供應鏈產業鏈。RCEP生效將使中國和東盟地區的經濟貿易聯繫更加緊密,對世界經濟格局來説是新的改變。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許利平看來,中國正走向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強大內需潛力使中國成為東盟國家不可或缺的合作對象。隨着RCEP落地,將有更多東盟國家產品進入中國市場,這無疑將加固中國和東盟經貿關係。
開闢區域一體化和共同繁榮新篇
中國和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年,貿易規模已達到6000多億美元的水平。全球疫情背景下,東盟超過歐盟,歷史性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升級,為RCEP簽署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鄧錫軍認為,RCEP將通過加大對東盟內發展中經濟體和最不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技術援助,逐步彌合成員間發展差距,有力促進區域協調均衡發展,推動建立開放型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受益於雙邊關係加深和互信不斷增強,中國與東盟經貿往來升温將是長期趨勢。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判斷,未來中國和東盟將以中國—東盟自貿區為核心,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抓手,在RCEP這個新的統一大市場框架中扮演兩大核心市場的角色。
他説,RCEP將會讓東盟和中國走向一體化的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