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手術器械商:師傅經驗不可靠 巴基斯坦手術器械靠什麼過質量關?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財經

  “在手術器械生產方面,中國原來也沒有體系,沒有工業流程,憑師傅經驗教徒弟,以人為主就麻煩了。每個人都是按照體系走的,有據可依,就能生產出一些符合要求的東西。”9月23日,貝萊沃(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楊勇在2020年第29屆北京國際醫療器械展覽會上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採訪時説。

   

  

  “歐洲的工廠或者中間商向我們定製產品,或者我們把國內醫生的定製產品做得符合歐洲工廠要求以後,他們來參觀驗收,針對一些產品定期下訂單。我們是一個以研發為主的公司,不以商業為主,產品是不貼我們自己的品牌的。”楊勇表示,後期會更重視品牌的建立和宣傳。“我們現在在做自己品牌的國外認證,後期可能世界各地都會用我們的品牌的產品。”

  “我們的優勢是比較靈活一些。在歐洲,定製加工很難,如果產品比較複雜或者是種類比較多的話,一般工廠都不會全接,得再找好幾家供應商去做。而我們可能十幾個產品一起接,然後反反覆覆做前期研發。”楊勇告訴記者,現在有手術器械生產能力的國家主要有中國、巴基斯坦、俄羅斯。“手術器械需要的手工是最多的,完全用機牀去需要有很多的卡具、模具,只能是有一部分靠人工去完成。巴基斯坦應該是全世界出口手術企業最大的國家,是以一次性器械為主,跟日本、美國、韓國合作的要多一些。”

  “巴基斯坦那邊的基礎器械質量還可以,一些簡單的剪刀鑷子,而用於大型手術或者高精尖的需要接觸血管、神經的這一類的器械還是達不到要求的。”楊勇表示,巴基斯坦並不是沒有好的供應商,只是很少。“首先有很多人為因素,生產執行過程中,員工這邊差了一點,那邊差一點,最終檢驗不合格;第二就是設備更新方面速度還是達不到,工藝的精細度可能還要更上一步;第三不能及時交貨,他們那邊經常會找各種理由拖延交貨時間,比如停電、人員流失等等。”

  

  

  楊勇還提到,即使是質量把控優秀的大廠,也往往有產品線不全的問題。“中國很多企業跟他們合作,基本上都是要全系列產品,而一個工廠只能生產那幾種,剩下的就上小廠去買,而湊來的產品達不到他們的質量要求,所以説沒辦法跟他們大量合作。”

  “我們一開始生產的時候也是認為樣式、形狀差不多就可以了,但不是這樣的。我經常去歐美的工廠去參觀,發現別人做的好是因為別人有工藝改進的思維,在跟使用者溝通的過程中,瞭解怎麼才能讓它更好用,又方便又能使醫生做手術時間縮短,然後通過改變工藝達到那個程度。”楊勇認為,質量提升首先應該從生產工藝建立和工廠體系文件建立入手。

  “中國原來也沒有體系,沒有工業流程,憑師傅經驗教徒弟,但以人為主就麻煩了。我看到巴基斯坦大廠也有建體系,但是基本上就是一個簡單的追溯系統,沒有細化。只是讓客户看的形式性文件。”楊勇表示,完善的追溯系統可以在產品不合格時追溯到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責任到人,這對企業管理來説是很好的幫助。“體系跟工藝固定以後,每個人都是按照體系走的,有據可依。從下料到生產到檢驗全部按照規程走,就能生產出一些符合要求的東西了,慢慢會一點點地提升起來,管理方面也會越來越輕鬆。中國現在也建立了醫療器械專門的生產管理法規,只要按照法規往下走,基本上能達到一個比較好的產品質量。”(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