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間,汕頭商業綜合體人氣回升。受訪者供圖
線下實體店也充分運用直播帶貨。餘丹 攝
“以前會花錢買一堆新款產品,但自從做了直播後,在購物方面我更追求性價比,會購買一些實用性更強的產品。”汕頭“90後”張志聰不曾想,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除了讓自己變成一名帶貨主播外,還意外地改變了自己的消費觀念。
當前,隨着國內疫情逐漸好轉,各地復工復產工作陸續推進,全國經濟加速回暖復甦。面對普通大眾悄然變化的消費觀念、水平和習慣,記者日前調查採訪瞭解到,汕頭各行各業正積極應對,從中尋覓新的商機。
●南方日報記者 餘丹
疫情催生更多
“精研型”消費者
根據汕頭市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20年一季度,汕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3.19億元,同比下降19.5%。受疫情影響,線下零售服裝、餐飲、娛樂、教育等行業遭到重創。為了活躍消費市場,帶動經濟發展,汕頭商務部門大力推動一系列“促消費”活動落地,連市領導也加入直播帶貨。張志聰所在的汕頭合勝百貨公司在疫情發生後迅速組建起直播團隊,助力商家開展直播活動,以減輕疫情影響。
原本在公司企劃部工作的張志聰被安排統籌直播團隊,他也轉型為一名出鏡主播,為此還不斷學習與直播相關的知識。由於初涉這一領域,張志聰的第一場直播,雖然觀看的人多,但轉化率不高,這讓團隊不得不思考新的策略。
“要讓消費者願意在直播過程中為商品買單,這需要我們真正從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所以我們推出的商品一定要物美價廉,而且有質量優勢。”張志聰説,為了提高主播帶貨能力,團隊研究分析了消費者的購買心理,隨後針對不同的用户社羣進行優化,並且認真佈置、裝飾了直播間,在正式直播前有針對性地宣傳。
多措並舉下,直播轉化率有所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充分洞悉消費者心理的張志聰,也明顯地感覺到自己被這些消費心理所影響,變得比以前更加理性,在購物時候會考量不同因素。
有專家將這種消費心理稱為“精研型”消費——隨着互聯網日益發達,消費者掌握越來越多信息,在消費決策中關注的因素愈加多元化,除了品牌,消費者從品質、渠道、價格、售後等多個維度展開深入探索,始終在追求“性價比”的平衡。
疫情的發生,催生了更多“精研型消費者”。從事教育培訓行業的甘小姐,近期對此就有明顯感受。她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前,許多家長基本都是參觀完後直接付款報名,而現在則會要求先試課再做決定。“與其説‘報復性消費’,倒不如説‘報復性存款’,”甘小姐調侃道,“家長們把錢包捂得緊緊的,都在精打細算地過日子。”
作為一名“精研型”消費者,市民陳小姐坦言,受疫情影響,工作、收入不穩定,這讓揹負房貸、車貸的她一度喘不過氣。“我本來就是一名理性消費者,現在我更加理性,購物一定要買對的、必要的。”陳小姐認為,在疫情沒有完全結束前,很長一段時間內,她都會謹慎消費。
健康醫療類
產品服務受歡迎
根據汕頭市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20年一季度,生活保障和防疫產品商品零售增勢較好,限額以上單位的糧油食品類、中西藥品類零售分別增長0.5%和3.3%,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汕頭消費者對健康養生的關注度不斷提升。
記者走訪汕頭市區多家藥店發現,不少藥店設有防疫專區,方便市民朋友選購。廣東恆青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林曉萍告訴記者,近幾個月的數據顯示,全市29家門店3—5月的口罩月均銷售量在10萬隻左右;濃度75%的酒精及酒精棉片,月銷售均在4000份左右。
“目前處於平穩期,口罩等防疫物品銷量雖然比疫情期有所下降,但還是日常防護的必需品。”林曉萍説,隨着人們更加關注健康消費,口罩在未來或許會成為男女老少隨身攜帶的新單品。
疫情發生後,“免疫力”成為第一競爭力,消費羣體對健康安全更加看重。侯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婦,疫情期間全家人的飲食她都非常用心搭配,適當增加了一些營養,如早餐不再是白粥雞蛋,增加搭配了牛奶蛋白粉;午餐與晚餐都是魚、肉、菜齊全,也適當地清燉了一些雞湯蔘湯給家人喝。
“唯有提高自身免疫力才能抵抗病毒。”侯女士説,她還鼓勵家人多運動,“不論有沒有疫情,身體始終是革命的本錢,只有堅持鍛鍊,我們才能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更好地投入生活、學業、事業等。”
養生的升級帶來了市場的增長和升級,與健康養生、醫療相關的各類產品、服務接連出現。記者從汕頭銀保監分局獲悉,2月1日至5月24日,汕頭市24家人身保險機構商業醫療承保件數達17.8萬件,同比增長26.79%;保費收入7573.87萬元,同比增長33.67%。其中,市場份額最大的中國人壽汕頭分公司商業醫療承保保費收入同比增長48.57%,部分規模較小的公司同類保費收入同比翻倍增長。
汕頭銀保監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商業醫療保險的快速增長,一方面是由於近年來在銀保監會讓保險“迴歸保障”的監管引導下,各商業保險機構大力發展保障型險種已成為共識,保險真正成為普通大眾應對風險的保障;另一方面,“保險讓生活更美好”的意識深入人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眾選擇通過商業醫療保險補充自身醫療保障的不足或空白,提升自身抵抗風險的能力。
“宅經濟”
倒逼企業加速升級
數據顯示,隨着網絡銷售發展加快,汕頭第一季度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通過網絡實現的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2%,增幅比1—2月提高2.5個百分點。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汕頭市民羣眾線上消費的熱情越來越高。尤其是疫情期間,市民羣眾吃飯叫外賣、購物叫快遞,就連辦公都可以“宅”在家進行,直接帶動了“宅經濟”的發展。
據美團外賣數據統計,2月起,汕頭整體外賣訂單恢復明顯,整體訂單量是疫情前的1.6倍,5月訂單同比增長七成,近八成門店外賣銷量高於去年12月水平且持續走高,疫情後外賣訂單一路高漲。
美團外賣汕頭區域負責人表示,自疫情發生以來,美團外賣在汕頭地區累計為餐飲外賣商户投入補貼近千萬元,幫助餐飲商户提升線上數字化經營能力,提高訂單量,增加收入,汕頭地區外賣商户復工比例已基本恢復至疫情發生前水平。
5月初,美團點評集團還聯合汕頭市商務局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歡樂鮀城 安心消費”2020汕頭歡樂購活動,消費者可以在平台上享受購買會員補貼、領取滿減券等優惠,而對於入駐平台的守法守約優質餐飲外賣商户,美團點評按不低於3%—5%的比例返還外賣佣金,返還的佣金直接打入商户的美團賬户,可用於線上營銷和流量推廣,幫助商户提升單量、增加營收,促進消費復甦。
可以説,“宅經濟”在疫情時代迎來了大爆發,同時也倒逼企業加速升級。汕頭餐飲品牌蝦混負責人陳嘉歡告訴記者,蝦混本是做外賣起家的品牌,積累了相對固定的消費羣體。疫情發生後,蝦混兩家實體店都取消堂食,只開放外賣,幾乎每天都有約100單的訂單,彌補了疫情造成的虧損。
疫情期間,蝦混開啓多重防護措施,所有員工每天佩戴口罩和測量體温並存檔;設置隔離區,實施無接觸配送;所有店員上崗消毒,佩戴手套清洗食材,做好店內消毒工作。此外,考慮到疫情期間很多外賣都是採取無接觸式配送,蝦混果斷投入人力物力定製加厚夾層鋁箔保温袋,每個袋子還加了一條魔術貼,加強保温效果的同時,提高無接觸配送服務質量。
“包裝升級雖然增加了3倍成本,但我們覺得應該這麼做。”陳嘉歡説,細節的改善得到很多顧客真心評價,許多顧客點評説感受到商家“從消費者出發”的真心實意。
旅遊市場
鄉村遊成為特色
此前,疫情讓全國文旅產業按下了“暫停鍵”,長達5天的“五一”假期被視作旅遊業復甦的“鍊金石”。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今年“五一”期間鐵路客流較往年有所下降,但與疫情發生以來的客流量相比已有明顯回升,汕頭火車站“五一”假期共發送旅客4.9萬人次,到達旅客4.86萬人次。潮汕機場“五一”假期客流較往年同樣略有減少,但呈現逐步回暖趨勢。“五一”期間,潮汕機場共保障航班338班次,運送旅客近4萬人次,日均客流量8000人次,與節前相比,客流量增長8%,平均客座率接近70%。
“旅遊達人”林琪自上個月開始恢復出行,主要以國內遊為主。“我選擇出行的地點比較隨性,看風景和氣候,也會考慮目的地是否為疫情區域。”林琪説,目前國內疫情已有所緩和,但入住酒店和參觀景區都要掃健康碼,“做好防控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作為遊客也要積極配合。”
廣東樂觀國際旅行社副總經理陳國柱告訴記者,3月底,省文旅廳發文明確全省包括汕頭在內的12個地級市有序開放本地旅遊業務,雖然樂觀國旅推出了一些汕頭本地一日遊線路,但收效並不明顯。
“主要還是市民對集體出遊存在心理恐懼,所以當時幾個團期基本沒有成形。”陳國柱説,進入清明假期,訂房需求進一步增大,三天假期的訂房量在400套左右,且由於自由行產品的跨區域性不受政策影響,加之高速免費及價格優勢,所以更多市民選擇自由行出遊。
隨着四五月份許多酒店、景區恢復正常運營,旅行社自由行產品需求上升,尤其是海島類的度假酒店,每天預訂量在80—100套左右,其他類型的酒店預訂也有不少的需求,訂票業務也明顯提升。陳國柱説,“五一”以來的每個週末有一兩個團進行一日遊,其中楊梅採摘、葡萄採摘等鄉村遊成為特色。
此外,省文旅廳在5月下旬開放省內遊組團業務,陳國柱認為這對旅遊復甦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我們目前已推出9條省內2—3天旅遊線路,收客情況比較理想,説明旅遊市場及遊客信心正在逐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