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高質量發展如何破題

未來5年高質量發展如何破題


    3月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結束後,舉行第二場“部長通道”採訪活動,邀請部分列席會議的國務院有關部委負責人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採訪。商務部部長王文濤結束採訪後,走下部長通道。 楊晉峯/攝


    “數字經濟時代已來,作為管理部門,要用數字的思維來理解當前數字經濟的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在今天開啓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上接受採訪時這樣表述。

    在這場“部長通道”上,肖亞慶與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共同從數字經濟、基礎創新能力、“雙循環市場”等方面回應了人們關心的話題,並展望未來5年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圖景。

    5G已成為人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肖亞慶説,“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建成系統完備的5G網絡,並帶來數字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在數字經濟發展的時代,管理部門要用數字的思維來理解當前數字經濟的發展。

    但他也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在網絡基礎設施、數字經濟發展基礎等方面,我國還有不少薄弱環節,尤其是核心技術需要突破。

    近年來,我國製造業產值在GDP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在肖亞慶看來,不能僅用在GDP的佔比來評價製造業的健康度,要在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上下功夫。

    肖亞慶表示,任何時候製造業都是國民經濟的支撐,當下製造業面臨的是要靠完善產業鏈、補短板來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時,要通過智能化、綠色化、高地化提升製造業水平。在肖亞慶看來,高質量的製造業還要通過供給側改革、發展新興的戰略產業來實現。

    前沿的技術離不開科技創新。王志剛表示,“十四五”期間,基礎研究佔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達8%。

    王志剛表示,近年來,我國基礎研究投入有了很大的進步。“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科技投入增長了70%,基礎研究翻了一倍,“下一步,基礎研究將在國家科技全局佔有更加重要的位置。”

    “要制定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開展更加科學優化的頂層設計和系統佈局,使基礎研究在我國能夠成系統地佈局、成體系地推進。基礎研究要更加強調國家戰略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兩條腿’走路,要更加鼓勵青年科技人員投身基礎研究,要建一些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和平台。在基礎研究的生態環境、評價標準以及支持方式上,我們還要不斷改革。”王志剛説。

    王志剛表示,在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科技抗疫”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從抗疫一開始,科技界就立即行動起來,我們積極開展有效藥物篩選,很多藥物都進入診療方案。我們第一時間分離出病毒,兩週內檢測試劑上市。在疫苗方面,我們一開始就確定了5條技術路線,目前已有17個疫苗產品進入了臨牀試驗,其中7個進入了Ⅲ期臨牀試驗,4個在國內獲批附條件上市,這些都有力地支撐了抗疫。”王志剛説。

    王志剛表示,回顧這一年多的抗疫,除了有形的科研成果以外,還有一些應該加以總結和珍惜的寶貴經驗。“下一步,針對疫情防控,科技要有更多的支撐方法、支撐手段和支撐技術。針對病毒變異,我們要儘早在檢測試劑、疫苗、治療藥物方面,有更精準的辦法來應對。”

    王文濤則在“部長通道”上描繪了他眼中的“雙循環市場”:產業是相容的,市場是相通的,創新是相互促進的,規則是相同的。

    商務工作是連接國內國外雙循環的重要樞紐。目前中國14億人口已經進入小康社會,有超過4億的中等收入人羣,擁有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如何把大市場變成國內經濟發展的總引擎,成為吸引國外資源要素的引力場?

    王文濤表示,商務部將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根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立足於擴大內需的戰略支點,同時在擴大內需的基礎上注重擴大消費,暢通國內大循環。

    中國的對外開放大門將越開越大。王文濤透露了具體舉措:2021年,中國將把外資准入的門檻降得更低,進一步壓縮外資准入負面清單。

    王文濤表示,2020年中國出台了許多擴大開放的具體舉措,在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方面有全國版的33條,自貿區版的30條,以及海南自貿港的27條。2021年的開放要在新的更高水平上,要從原來的要素流動性開放,逐步走向以規則規制標準和管理等為主的制度性開放。

    “這個開放,我們主要是對接國際高水平的規則,一方面是我們自主改革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通過一些壓力測試,使我們這些平台能夠做得更實。”他説,中國要進一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使外資進入中國後能夠省心、放心、安心,在中國發展,共享中國發展的紅利。

    本報北京3月8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 劉世昕 張均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89 字。

轉載請註明: 未來5年高質量發展如何破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