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山車”後正海生物去年業績微增

經歷“過山車”後正海生物去年業績微增

每經記者 嶽琦實習生 林姿晨每經編輯 張海妮

4月8日晚間,國內再生醫學領域龍頭企業之一的正海生物(300653,SZ)披露2020年業績,在疫情嚴重影響醫療行業的背景下,其營收和利潤均實現微增,不過,拳頭產品口腔修復膜收入首次下降。

過去的一年,正海生物的股價和季度業績,都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表現。公司總市值去年7月一度逼近100億元,目前已降至50億元左右。這或許與市場環境變化有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正海生物去年一季度業績表現受挫;去年下半年恢復元氣之後,其主要產品迎來帶量採購的衝擊,商業化面臨新挑戰。

對於疫情帶來的業績波動,正海生物投資者關係部門工作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些肯定積累了經驗”,而帶量採購對未來業績的影響程度,公司目前尚無估計。

經歷“過山車”後正海生物去年業績微增

拳頭產品口腔修復膜收入上市後首次下降

受疫情常態化下手術開展受限的影響,2020年,正海生物的拳頭產品口腔修復膜的營收出現了公司上市以來的首次下滑。

年報顯示,2020年公司口腔修復膜產品銷售收入約1.29億元,同比減少5.88%,其中35%左右來自於口腔“民營”相關渠道的收入,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公司腦膜產品的較快增長。作為公司業績另一主要來源,腦膜產品2020年收入1.37億元,同比增長13.16%,收入增速位於行業前列。

從營收結構來看,這兩項產品的業績貢獻在近三年悄然發生了變化。

2018年~2020年,正海生物口腔修復膜的營收佔比分別為48.77%、48.88%和43.89%,2020年的營收佔比較2018年降低約5個百分點;而腦膜產品的營收佔比則由2018年的44.74%增長為2020年的46.83%,首次超過口腔修復膜。

不難發現,儘管正海生物的主營收入連年增加,但疫情影響下口腔修復膜的增速有所下降。

除了上述兩種產品,目前公司主要產品還包括骨修復材料和皮膚修復膜,二者同樣屬於三類醫療器械,分別適用於牙頜骨缺損(或骨量不足)和真皮層缺損的修復,但其對收入的貢獻均不及口腔修復膜和腦膜產品。

經歷“過山車”後正海生物去年業績微增

公司主要產品及用途。圖片來源:公司年報

正海生物未來的研發路線也備受市場關注。據年報披露,正海生物已相繼啓動了活性生物骨、引導組織再生膜、高膨可降解止血材料、新一代生物膜(生物硬腦(脊)膜)等新產品的研發。其中,活性生物骨已步入產品註冊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研產品多為三類醫療器械,具有“投入大、環節多、週期長”的特點,上市和商業化均需要較長時間。

最高降價八成,腦膜產品集採導致業績承壓

正海生物定位於醫療器械市場,主打口腔修復產品,市場和政策的變化對公司影響顯著。

根據頭豹研究院,2016年~2019年,我國口腔修復膜行業的市場規模由4.9億元增長至10.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30.1%。預測2020年~2025年,市場規模將保持25%的複合增速,預計2025年中國口腔修復膜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41.3億元。

經歷“過山車”後正海生物去年業績微增

不過,在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行業環境也不斷髮生着變化。2020年,國家力推藥品集中帶量採購,醫藥企業的產品商業化面臨根本性的挑戰。

而在去年,正海醫療的腦膜產品已經完成了集採初體驗。2020年6月和2020年12月,公司腦膜產品相繼在江蘇省的第三輪集採和山東省集採中成功中標,拿到兩張區域性市場的“門票”。

與之對應的則是公司腦膜產品價格的大幅下跌。結合採購結果,江蘇對腦膜的集採價格降低約69%,已於去年十月開始執行;而山東的帶量採購結果已於今年三月底落地執行,腦膜產品平均降價幅度高達83%。

在3月1日的投資者關係活動中,正海生物曾表示,腦膜產品在江蘇區域的佔比較小,帶量採購價格的施行時間也較短,對公司影響需要更長時間來觀察。但山東省作為公司的“大本營”,價格落地結果尚未執行,影響尚不可知。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有效應對帶量採購,正海生物已於2020年下半年對產品規格和終端庫存量繼續調控,導致去年第四季度業績承壓。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9 字。

轉載請註明: 經歷“過山車”後正海生物去年業績微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