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財經印象|基金火了

  今年公募基金市場規模迅速擴大,連續邁過15萬億元、16萬億元、17萬億元、18萬億元大關,可謂氣勢如虹。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總規模攀升至18.31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要知道,2019年底公募基金規模剛達到14.77萬億元。2020年前10月的規模增長已經超過3.5萬億元,增幅接近24%。公募基金產品數量更是從去年底的6500多隻增長到今年10月底的7600多隻。

  我國公募基金髮展史上,年度規模增長超3萬億元的僅有2015年,達到3.86萬億元。2020年還沒過完,年度規模增長能否超越2015年?人們拭目以待。

  公募基金市場火爆離不開賺錢效應的加持。

  截至12月7日,今年超過53%的公募基金盈利在10%以上。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上漲超34%,混合型基金平均上漲超35%,而同期上證綜指上漲12%,滬深300指數上漲22%。

  市場數據顯示,年內淨值漲幅超過100%的基金產品已經達到13只。對於投資者來説,假設年初買了這些基金並持有到現在,投資收益已經實現翻番。

  火起來的公募基金,其實已走過了20多個年頭,在發展過程中經歷過起伏,不斷向成熟邁進。今年這個行業迎來快速發展,折射出中國經濟、資本市場和居民理財的深層次變化。

  隨着資本市場改革,特別是註冊制改革推進,A股的“遊戲規則”不斷髮生深刻變化。偏好價值投資的機構投資者開始具有更加明顯的優勢。

  在整個資本市場改革中,鼓勵中長期資金入市、提高機構投資者佔比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早在2020年年初,證監會就曾在今年“工作計劃”中明確:持續推動提升權益類基金佔比,多方拓展中長期資金來源,促進投資端和融資端平衡發展。

  實際上,權益類基金髮行確實也在2020年迎來“高光時刻”。到12月上旬,已有超過1300只新發公募基金產品成立,合計募資規模突破了2.7萬億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新發規模分別超過0.29萬億元和1.42萬億元,權益類基金髮行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這些現象説明什麼?業內人士認為,曾經偏愛買房子和買銀行理財的中國人,投資的目光開始逐步轉向資本市場。一方面,“房住不炒”越來越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今年有銀行理財出現“負收益”,相關產品“隱形剛兑”已經打破,告別“穩賺不賠”時代。

  一邊是居民理財不斷探索的目光,一邊是不斷成熟的資本市場和公募市場。可以説,這場相遇成為2020年公募基金火熱最重要的原因。

  在行業規模迅速增長和“爆款”基金頻頻亮相的背後,無論是行業機構還是投資者都要多一份冷靜。只有踏踏實實把投資者利益放在首位,行業機構才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畢竟,除了公募行業,還有銀行、信託、保險等諸多財富管理機構也在“摩拳擦掌”搶佔更多的理財市場份額。

  投資者明年能否繼續享受基金漲超30%的幸福?只有明年市場行情來作答了。但要謹記風險和收益成正比,承諾保本還給高收益的都是騙子。

  文字記者:劉慧、潘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11 字。

轉載請註明: 2020財經印象|基金火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