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0月5日電 多家外媒表示,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強復甦進程加快,這將進一步吸引外資湧入,也有助於提振亞洲鄰國經濟。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5日報道,景順亞太區全球市場策略師David Chao表示,隨着中國從新冠病毒大流行中顯示出強勁反彈,亞洲經濟體將受益。他表示,焦點是“中國消費者是否能迅速恢復正常活動,我認為中國人的影響力會大得多,會提振其他亞洲經濟體”。他的公司發現,在黃金週期間,餐館預訂和中國家庭旅遊的人數都創下了“紀錄”。
同時,外媒認為中國經濟復甦進程遠超發達國家。福布斯5日報道,沒有一家大型跨國公司,也沒有一家在上海和北京的外國企業想要退出中國。中國比大多數西歐國家從疫情中恢復得都好,尤其肯定比英國好,它們正談論着隨着病例的增加,實施更多的封鎖。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製造業PMI從8月份的51升至9月份的51.5。這是今年的第二高水平,已連續7個月上升。製造業PMI走強,與製造業帶動的高頻數據改善以及地區貿易活動走強(主要是韓國和越南)一致。財新制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的走勢與官方數據不同,但甚至高於官方數據,9月份再次穩定在53。中國正朝着正確方向前進。相比之下,一些歐洲國家看起來簡直荒唐透頂,我們還能稱他們為“發達經濟體”嗎?
外媒認為,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迅速恢復吸引外資湧入,與中國脱鈎代價高昂。《華爾街日報》5日發表題為《企業與中國“脱鈎”的代價高達1萬億美元?》的報道稱,一些公司都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與中國脱鈎,或至少實現業務的多元化,以此來對沖政治或聲譽風險,並防範未來類似新冠疫情等原因造成的衝擊。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由於中國已成為第一個從疫情中復甦並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跨國公司對中國的依賴在許多情況下實際上反而增加了。流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正迅速反彈。耐克公司、特斯拉等公司將中國描述為支撐他們第二季度業績的關鍵因素。與此同時,企業重建供應鏈的成本確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