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李蘭
面對流動性危機,當代置業的化債有了階段性進展。
6月30日,當代置業發佈公告稱,其債權人大會成功召開,在會上提出的重組計劃,共有370名計劃債權人投出贊成票,涉及總金額達到12.71億美元(約85.1億元),佔未償付計劃索償總值94.78%。
據悉,7月5日,當代置業尋求認許計劃的呈請將正式進行聆訊,任何計劃債權人均有權(惟無義務)通過法律顧問出席認許聆訊,以支持或反對計劃的認許。
債務重組支持率近95%,對當代置業的債務化解之路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當代置業官微表示,從債權人大會的結果顯示,當代置業海外債務重組工作已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接下來,公司將盡快完成海外債務重組,以全面解除境外高息債的違約狀況。
據查,當代置業(中國)有限公司設立於2000年,2013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1107.HK。集團下設7個區域公司、1個集團直管城市公司,在國內外60餘城市成功開發近200個優質項目。
2021年下半年隨着部分房企流動性問題的陸續暴露,上市8年後的當代置業也未能獨善其身。
因2021年10月25日到期的2.5億美元優先票據展期失敗,當代置業官宣其海外債出現實質性違約。
面對流動性危機,當代置業接連通過尋求資產出售、股東借款、債務展期等方式化解債務。
2021年11月1日,當代集團擬以6.93億元總對價轉讓第一服務32.22%股權予融創服務。不過,2021年12月31日,控股股東賣方推翻雙方就交易對價及相關交易安排已達成的共識,交易以終止結束。
今年4月8日,當代置業將旗下綠恆摩碼的51%權益、合肥綻藍的100%權益賣出,總代價為人民幣4000萬元。
6月6日,當代置業又將代建業務擺上貨架,其間接全資附屬公司綠色智慧投資(北京)有限公司,將北京當代綠建工程項目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當代管理”)全部股權,轉讓予騰雲築科置業有限責任公司,總代價4947.38萬元。
當代置業將代建業務予以出售,其“自救”決心可見一斑。
目前,當代置業因無法刊發2021年經審計的年報而處於停牌中,其停牌前股價為0.107港元/股,總市值2.99億港元。
據當代置業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個月營運數據,集團合約銷售額約15.68億元,其中物業合約銷售額約13.63億元,車位合約銷售額約2.05億元,物業合約銷售面積約179,527平方米,銷售均價每平方米7593元。
2022年1月10日,當代置業稱,集團境外優先票據的未償還本金總額約13.48億美元。
如今,債券人大會成功召開,如果在法院流程順利的情況下,陷入泥沼近一年的當代置業將迎來曙光。
其實,自流動性危機爆發以來,地產債務重組“大戲”也慢慢拉開帷幕。
先是有華夏幸福給出了化債樣本,主要通過賣出資產、出售資產帶走金融債務等方式還債。
據悉,截至2022年5月31日,華夏幸福《債務重組計劃》中金融債務已簽約實現債務重組的金額累計為1088.63億元,相應減免債務利息、豁免罰息金額共計96.41億元。
另外,華夏幸福根據債務重組相關工作的推進情況,對已簽署《債務重組協議》中適用“兑、抵、接”清償方式的相關債權人已啓動兩批現金兑付安排,合計將兑付金額為19.16億元。
佳兆業自去年11月流動性危機爆發以來,也開啓了“自救”之路,將總價值818億元的18個項目擺上貨架,此外還讓央企和AMC(資產管理公司)進場紓困。
另外,6月28日,中國恆大發布內幕消息稱,公司一直在積極與債權人溝通,推進境外債務重組工作,預期將於七月底前公佈境外債務重組初步方案。
債務重組之路並非坦途,這當中需要平衡好各方利益,可能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正如當代置業執行董事兼總裁張鵬在個人公眾號上發文所説:“燃燒過,就一定會回來。”
文章來源:樂居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