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IMF首席經濟學家:新興市場恐無力再次承受“恐慌縮減”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財經

財聯社(上海,編輯 周玲)訊,在部分美聯儲官員頻頻發出縮減資產購買呼籲之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警告,新興市場可能無法“承受”類似2013年的“縮減恐慌”(taper tantrum)。

2013年,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暗示刺激措施的退出將早於預期後,全球借貸成本飆升,新興市場遭遇了大量資本外流。

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通脹在美國進一步惡化,並迫使美國突然收緊貨幣政策,可能會對新興市場產生較大負面影響。

“(新興市場)面臨的阻力要大得多”,戈皮納特表示,“他們在不同方面都受到衝擊,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承受不起由主要央行在金融市場引發的恐慌。”

在戈皮納特發表上述言論之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ay Powell)上週五在傑克遜霍爾(Jackson Hole)會議上表示,如果美國經濟發展總體符合預期,美聯儲在今年開始縮減資產購買計劃“可能是適當的”,但加息尚需時日。

在過去5個月裏,隨着疫苗接種進程的推進,美國商業活動急劇增長,通脹上升幅度和速度都高於多數經濟學家的預期。戈皮納特認為,如果通脹持續走高,“這可能會助長通脹預期,並呈現自我實現的特徵”。

“我們擔心的是,通脹水平將遠高於預期,這將要求美國更快地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戈皮納特補充稱。

雖然緩衝帶加強 但仍難以抵禦巨型衝擊

據IMF上月推測,到 2025 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可能會累計減少 4.5 萬億美元,原因是是新興市場可能遭遇“雙重打擊”——直難以獲得疫苗,同時迎來新一波疫情;以及美國貨幣政策的“大規模”正常化。

IMF前首席經濟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莫里斯•奧布斯特費爾德(Maurice Obstfeld)表示,鑑於疫情爆發以來債務水平不斷攀升,中低收入國家遭受的衝擊可能將尤其嚴重。

國際金融協會(IIF)的數據顯示,2020年,大型新興經濟體的平均政府債務與GDP之比從52.2%升至60.5%,這是有記錄以來最大增幅。

雖然目前許多新興市場狀況比2013年要好,有更多外匯儲備、更好的預算平衡,但巨型衝擊波可能會穿透這個緩衝帶。“如果他們受到美元融資緊張狀況突然加劇,以及資本逆流衝擊,在疫情持續期間,那將是相當毀滅性的(打擊)。”Obstfeld稱。

根據IIF數據,在2020年最後9個月,逾3600億美元資金流入新興市場股市和債市。儘管資金流入的速度有所放緩,但許多國家極易受到投資者情緒轉變的影響。

通脹上升已迫使包括巴西、匈牙利、墨西哥和俄羅斯在內的幾個國家提高利率,但為了防止資本外逃和貨幣貶值,它們可能需要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而這也將給本土經濟帶來更多痛苦。

戈皮納特表示,央行官員需要經常就他們的政策方向提供“超級清晰的溝通”。她表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