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報道,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國內ATM機具共有105.21萬台,較上季度末減少3.09萬台;全國每萬人對應的ATM機數量7.52台,環比下降2.85%。今年以來,全國ATM機具數量減少已超過4萬台。
不到一年時間全國ATM機具減少超過4萬台,人們關注此話題,無外乎有這麼幾種情形。一是以ATM服務為載體的銀行物理網點是不是會消失;二是ATM製造業是不是會一蹶不振;三是相關上市公司發展前景如何等。
近年來,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擴展移動支付業務,降低了人們對銀行支付的依賴。同時銀行為了獲得更多互聯網用户,對基於銀行系統的互聯網支付也採取了更優惠的推廣方式。比如各大銀行APP網上轉賬業務,有的不收手續費,而且能夠實現即時到賬等,相比之下,通過ATM轉賬等,則需要支付相應比例的服務費,到賬時間較長。互聯網企業移動支付的衝擊、銀行降成本的需要和消費者便捷支付需求等多重因素,導致絕大部分銀行網點的ATM機面臨被裁撤,這是技術進步和消費支付習慣變化的必然結果。
但這是否就意味着ATM就此與市場説再見了?筆者認為不至於,因為人們對現金需求並未徹底消失。只要現金使用需求存在,ATM提供的服務比人工低,銀行為了降成本也不會取消ATM物理網點服務。更何況當前老年人並沒有全面“觸網”,他們對現金支付有需求。
在移動支付迅猛發展態勢下,目前對於ATM製造業來説遭遇“雞肋”般式微,A股市場中ATM機上市公司2020年上半年業績處於下滑態勢就是具體體現。數據顯示,ATM龍頭企業廣電運通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共實現歸母淨利潤3.09億元,同比下降16.12%。此外行業中御銀股份歸母淨利潤腰斬,同比下滑55.76%。行業萎縮加上上市公司業績,已影響到二級市場的投資熱情。
市場遇到天花板之後,面對業務量明顯下降的現實,如何將“雞肋”境地轉為C位,是當前贏得投資者信任的重要出路。
加大轉型升級步伐,通過開發和製造更多智能化服務產品和服務系統,或許能夠在數字貨幣和無人銀行時代佔據重要位置。此外,高端服務也要基於物理網點開展,滿足多層次服務需求。比如對一些高淨值客户而言,線上服務難以滿足其定製化理財服務需求,由專業理財人員和團隊在網點提供貴賓式諮詢、配置服務仍是首選。這樣ATM製造商可以基於未來數字貨幣和無人銀行等所需的人工智能、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等一系列新技術,開發出新的產品和服務應用場景,解決銀行等服務行業的IT服務需求,搶佔新風口。再者,欠發達地區普惠金融需求,使得當前ATM相關產品在欠發達特別是農村地區普惠金融服務中有一定的市場空間,這為ATM製造業帶來了轉型升級的騰挪時間。
當前對於A股市場的ATM製造業來説,機遇挑戰並存,市場分化是未來趨勢。誰的研發步伐快,新產品能夠迅速推廣到市場應用,會優先得到投資者青睞,佔據資本市場和投資者的C位,否則難免遭市場淘汰。
□木丁(財經評論人)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