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糧食價格上漲勢頭難持續

專家認為糧食價格上漲勢頭難持續

  從各方面看,糧食價格上漲勢頭難以持續。從生產看,我國糧食生產連獲豐收,種植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優質品種數量增加,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從庫存看,糧食庫存處於歷史高位,僅地方儲備就能滿足產區3個月、銷區6個月、產銷平衡區4.5個月以上的市場供應量,政策性糧食庫存規模龐大。從進口看,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糧食貿易供應鏈、物流鏈並未造成實質性影響。

  當前,秋糧收購正在全國從南向北穩步推進。糧食是一種關係國計民生和經濟安全的特殊商品,糧食價格一頭關係到種糧農民的切身利益,一頭關係到消費者的承受能力。

  對廣大農民來説,今年又是一個豐產又豐收的好年景,糧食市場價格較上年有所上漲。但糧食價格上漲也引發了社會對糧食安全的普遍擔憂。確保糧價穩定,走出“穀賤傷農、米貴傷民”的怪圈,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市場化收購比重不斷加大

  在黑龍江黑河市孫吳縣沿江鄉大樺林子村,樺林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吳德顯正在組織合作社社員賣糧。今年合作社種植2.6萬多畝地,其中水稻5000畝、平均畝產1100多斤,玉米8000多畝、平均畝產1000多斤,大豆1.3萬多畝、平均畝產240多斤。吳德顯説,今年糧食產量雖沒有預期好,但略微高於去年水平,糧食收購價格也高於去年。其中,濕玉米價格每斤0.95元,大豆價格每斤2.4元,扣除土地租金、勞動力成本以及種子、農藥、化肥等投入成本,租種的土地每畝純收益在250元左右,自己承包的土地每畝純收益500多元。

  秋糧上市以來,糧食市場火熱,持續走高的價格讓不少農民產生惜售心理。目前,糧食價格趨於穩定,以當前市場價格賣糧,種植收益較好,越來越多的農民轉變惜售心態,開始積極賣糧兑現,東北等主要產區玉米、稻穀、大豆已開始上量。根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數據,截至10月31日,主產區入統企業累計收購秋糧2163萬噸,同比增加95萬噸。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劉冬竹建議,農民應儘量做到均衡有序售糧,既不盲目捂糧惜售,也不扎堆售糧,避免集中售糧價格下跌。未出售的糧食要離地通風,上樓子、上棧子,避免黴壞造成損失。

  近年來,國家持續推進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市場主體風險意識不斷增強,加工企業主動多建庫存備足原料,貿易商和經紀人積極收糧,市場化收購比重不斷提高。今年小麥和早秈稻市場化收購超過90%。在黑龍江,象嶼農產早在9月15日就開始入市收購,目前已收購玉米170多萬噸;在湖北,武漢興正實業有限公司已經收購中晚秈稻600多萬斤。

  在稻穀供大於需形勢下,11月12日黑龍江啓動粳稻最低收購價收購,是目前全國唯一啓動水稻最低收購價收購的省份。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雲預計,今年秋糧收購也將以市場化收購為主,全國大範圍啓動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的可能性不大。

  糧食價格已逐步趨穩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洪澇災害等影響,加上社會資金流動性充裕,國內主要糧食品種價格出現了明顯上漲。10月份,國內主產區秈稻平均價格同比上漲10%左右,粳稻上漲6%左右,小麥上漲5%左右。糧價上漲引發了社會對糧食穩定供給的擔憂。

  劉冬竹表示,當前我國糧食庫存充實、儲備充足、供給充裕。小麥和稻穀兩大口糧品種庫存處於歷史高位,可滿足全國一年以上消費需求,預計小麥和稻穀價格將在合理區間波動。受去庫存週期基本結束、供需趨於緊平衡等因素疊加影響,國內玉米現貨市場價格漲幅達30%左右,但沒有超過2014年曆史最高水平。進入11月份後,隨着主產區玉米上市量增加,臨儲玉米持續出庫,以及進口玉米及替代品陸續到港,玉米市場供應完全有保障,價格繼續大幅上漲可能性不大。

  需要提醒的是,在市場化條件下,糧食價格漲跌是市場波動的正常現象。劉冬竹認為,今年糧食價格上漲是生產成本連年上升、糧價多年低迷狀況下的恢復性上漲,有其合理性,也充分説明收儲制度改革以來,市場機制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4年以來,國家推進糧食收儲市場化改革,取消大豆、玉米臨儲政策,調整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這既有助於消化不斷高企的糧食庫存,也促進了國內糧食市場價格與國際糧價逐步接軌,糧食價格連續多年走低。今年受疫情、災情等多種因素影響,糧食價格出現恢復性上漲,但仍在正常波動區間。

  秦玉雲認為,從各方面看,糧食價格上漲勢頭難以持續。從生產看,我國糧食生產連獲豐收,種植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優質品種數量增加,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保持國內市場供應和維護價格總體穩定有保障。從庫存看,糧食庫存處於歷史高位,政府糧食儲備體系健全,庫存規模充實,僅地方儲備就能滿足產區3個月、銷區6個月、產銷平衡區4.5個月以上的市場供應量,政策性糧食庫存規模龐大。從進口看,目前疫情對國際糧食貿易供應鏈、物流鏈並未造成實質性影響。今年以來,玉米及高粱等替代品進口增加較多,有效調劑了國內餘缺。

  多措並舉穩定糧價

  糧價穩,則百價穩。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無論是農民、企業還是糧食行業專家,都認為穩定的糧食價格和供給對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尤為重要。專家認為,需要進一步強化措施穩定糧價,確保農民“種糧賣得出”,確保市場糧源供應穩定。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首先要穩定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要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加強耕地保護,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提高基礎地力。強化科技支撐,推廣良種良法配套等增產技術,不斷提高糧食單產水平。穩定糧食播種面積,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層層壓實責任,扭轉一些地方忽視糧食生產的傾向。

  同時,要通過調整稻穀和小麥最低收購價,穩定糧食價格預期,激發種糧農民積極性。今年春耕時節,國家有關部門提高了2020年水稻最低收購價格,調動了農民種植水稻積極性,扭轉了早稻種植面積和產量連續7年下滑勢頭。近日,國家有關部門公佈了2021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每斤提高了1分錢。雖然提高幅度不大,但有利於穩定糧食價格預期,有利於農户合理安排明年糧食種植。

  此外,要更好地發揮政府糧食宏觀調控作用。今年以來,國家有關部門靈活安排政策性糧食投放,截至11月12日,共組織政策性糧食拍賣212場次,總量達到1.037億噸,有效滿足了企業用糧需求。加強政府儲備吞吐調節,有的省份採取了適當放寬地方儲備收購水分要求、延長輪換架空期等措施,滿足加工企業階段性用糧需求,促進區域市場平穩運行。

  另外,還要繼續深化糧食產銷合作,順應糧食“大流通”形勢,構建一個穩定的糧食自由流通體系,完善供應鏈,有序搞好搞活國內糧食購銷,確保糧食跨區域有序流通。象嶼農產總經理陳代臻表示,目前象嶼農產已在黑龍江構建起玉米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在富錦、北安和綏化三地建設糧食加工產業園區,並構建起一張從產區到港口再到南方銷區的北糧南運大流通網絡,每年糧食經營量1000多萬噸。(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慧   )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27 字。

轉載請註明: 專家認為糧食價格上漲勢頭難持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