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疫後的世界更需要合作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財經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確診總數已逾5000萬,罹難者接近130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深受其害,被感染人數大體各佔其半。各國都在抗疫,百年罕見的世界抗疫大戰正酣,但人們已經在思考“疫後”怎麼辦的問題。

這是一個戰略性的大問題,必須科學認識,準確定位,未雨綢繆,做好準備。因為疫情助推了世界百年未有的大變局,打亂了國際秩序,衝擊了現有規則,阻斷了製造、供應、物流、金融鏈條,嚴重挫傷了各國經濟,打破了國際關係的組合,引發了各種全球性和國別性、地區性矛盾的深化,加劇了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多邊主義和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和自由化的較量。在此形勢下,作為世界舞台舉足輕重的社會主義大國,中國應當有洞察大勢,駕馭風雲,把握未來的氣魄,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在疫後的全球治理和人類進步中敢於負責擔當,發揮應有的作用。為此,我們應當旗幟鮮明地做到五個堅持:

11月9日,人們在美國華盛頓國家廣場跑步。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9日發佈的新冠疫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000萬例。圖自新華社

第一,堅持和平發展不動搖。首先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在質、量雙保的前提下如期實現扶貧攻堅和全面小康的第一個百年目標,從此新起點再出發,向着實現國家基本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進。這是在“變局”和疫情“雙大考”中,向世界交出的最有説服力和榜樣作用的中國答卷。中國能做到的,其他國家應當也能做到,關鍵在於要舉世同心,開創一個和平穩定的世界安全環境和包容普惠的發展環境。新冠疫情改變了許多原有的秩序與規則,也應當是呼喚和創建新規則、新理念的契機,和平與發展是首要之選。

第二,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構想不動搖,使之成為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和人類前進的方向。這一偉大構想正在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所接受,顯示出強大的影響力和感召力。我們應把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具體化、形象化,普遍化,避免意識形態化,以利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程度的人羣都能理解和接受。

第三,堅持共建共享“一帶一路”不動搖,推動廣泛、平等、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疫情防控需要合作,發展需要合作,疫後的世界更需要合作,合作是疫中疫後唯一可行的人間正道。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不僅面對如此兇險的疫病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疫後重建和經濟復甦更加需要各國同舟共濟。“一帶一路”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廣闊、成果最豐碩的國際合作平台,一定能在疫後各國和世界經濟復甦中發揮重要作用。當前最迫切的是抗疫物資和疫苗研發合作,應當繼續支持世衞組織的努力,並盡力所能及向國際社會,特別是向最需要的國家提供幫助。

第四,堅持匡扶正義,反對霸權霸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等核心利益不動搖。世界上以強凌弱,不守規則的行為多發,需要有人仗義執言,中國是大國,應有此擔當。我們不挑戰任何人,也不懼怕任何人挑戰,不能聽任霸權主義橫行霸道。疫後的世界必將有一段多事之秋,不確定、不安定的因素更多、更嚴重,以中國為“最大威脅者”的國際政治勢力亡我之心不死,遏制、扼殺中國的慾望更甚。它們試圖借疫構織反華包圍圈,借疫阻擋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雖是痴心妄想,但絕不會放棄。對此,我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五,堅持團結大多數和不斷擴大朋友圈不動搖。疫情催生的國際關係格局之變,大勢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願發展對華合作關係的國家越來越多,越來越堅定。宜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多交朋友。國際關係複雜多變,中國以誠交友,平等待人,重諾守信,我們的朋友遍天下的局面將永續發展,這正是我們倡導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初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