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涼涼後國聯大跌副總裁離職,國金回應正常,券商合併咋這麼難

自9月下旬開始在市場引起軒然大波的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的合併計劃,在10月12日晚以一紙“終止”公告而終結。雙方先後稱,由於交易關聯方未能就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的部分核心條款達成一致意見,故決定終止股權轉讓、吸收合併事項。

次日,即10月13日,國聯證券和國金證券復牌。截至當日收盤,國聯證券跌5.91%,國金證券在券商板塊普遍低迷的情況下逆市上漲2.88%。

13日晚國聯證券的另一則公告再次引起市場關注。公告稱,公司副總裁楊明因工作變動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裁職務。

就此次重組合並終止一事,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13日聯繫國聯證券、國金證券。國聯證券表示,具體情況以公告內容為準;國金證券則回應稱,終止重大重組事項的原因是“雙方就部分核心交易條款未能達成一致意見”,1個月內公司不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宜。目前,國金證券的生產經營工作一切正常,人員及業務發展穩定。此次合併計劃終止,對公司的日常運營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僅23天,千億級券商併購案涼了

9月下旬,市場上關於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合併的傳聞愈演愈烈,9月20日,兩家券商先後公告“坐實”了這一傳聞。

據國聯證券披露的《關於收購股份暨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顯示,國聯證券於9月18日與長沙湧金(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沙湧金”)簽訂《股份轉讓意向協議》,擬受讓長沙湧金持有的國金證券約7.82%的股份。國聯證券稱,與國金證券正在籌劃由國聯證券向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國金證券,雙方於9月18日簽署關於本次合併的《吸收合併意向協議》。

隨後國金證券也發佈公告對此事進行了説明。

9月21日起,國聯證券、國金證券雙雙停牌,重組合並事項開始推進。其間,有熱心的網民甚至開始為即將誕生的新證券公司選名字了,“雙金證券” “金聯證券”等都曾被股民熱烈討論。兩家券商的投資者也開始猜測,合併後的換股比例應以何種方式進行計算。與此同時,業內也起熱議,券業併購重組的大潮要來了嗎?

公開資料顯示,國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92年11月,前身為無錫市證券公司,2008年5月通過改制更名為國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3.781億元。2015年7月6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01456)。今年7月31日,國聯證券成功登陸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碼:601456),成為第12家“A+H”券商。

登陸A股後的首份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國聯證券營收與淨利同比雙雙下滑,實現營收8.22億元,同比減少3.42%;實現歸母淨利潤3.21億元,同比減少9.84%。

國金證券前身為成都證券,1990年12月成立於成都,註冊資本1000萬元。從今年半年報來看,國金證券總資產達到653.58億元,幾乎是國聯證券369.32億元的2倍。

而從總市值方面計算,以9月18日收盤價計算,國聯證券總市值為467.1億元,國金證券總市值為462.4億元,兩家券商合併後總市值將達到929.5億元,將超過今年2月掛牌A股的中銀證券,僅次於光大證券(1062.79億元),距離躋身第一梯隊已不遠矣。

然而,自9月20日公告確定重組至10月12日晚宣告終止,雙方的吸收重組計劃僅存了23天。

合併重組計劃終止是否會對公司帶來影響?國金證券回應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稱,目前,公司經營一切正常,人員及業務發展穩定。此次合併計劃終止,對公司的日常運營不會產生重大影響。至於未來是否還有重組可能?國金證券稱,自公告披露1個月內公司不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宜。

失利與內幕交易有關?公司稱未能就部分條款達成一致

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合併的小道消息,在公告發布之前就已傳播開來。9月18日(週五),國聯證券和國金證券先後在盤中漲停,領漲券商板塊。次日,兩券商的合併消息開始在網絡上流傳,多家媒體也對此事進行了報道。

為何公告前就有合併重組消息流傳?有投資者針對此事在投資者問答中詢問國金證券,國金證券回應稱,公司於2020年9月21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披露了《關於控股股東轉讓股份暨籌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截至目前,此次簽署的《股份轉讓意向協議》僅為意向性協議,最終以雙方簽署的正式股份轉讓協議為準。本次轉讓尚需經雙方履行內部審批程序,並經監管機構批准同意,存在不確定性,有關信息均以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體發佈的公告為準。

隨後,9月25日,證監會要求兩家券商自查、提交內幕信息知情人名單,並啓動核查。對於監管要求的自查與啓動核查,國金證券回應新京報記者稱,公司積極配合監管部門的相關工作,持續依法依規做好內幕信息管理工作。

正因如此,市場對於國聯證券、國金證券重組計劃終止猜測紛紛。有市場人士認為,可能由於此次交易因涉及到內幕交易而終止。不過,該市場人士同時也指出,通過公告來看,不排除雙方因利益衝突等原因造成“終止”的結果。

對於終止重大重組事項的原因,雙方在公告中均指出是“雙方就部分核心交易條款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在終止重組計劃後復牌的首個交易日,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股價一跌一漲。截至9月13日收盤,國聯證券股價大跌5.91%,而國金證券在券商板塊普遍低迷的情況下,逆市上漲2.88%。

值得關注的是,13日晚間,國聯證券發佈公告,公司董事會於近日收到公司副總裁楊明的書面辭職報告,楊明因工作變動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裁職務。根據公司《章程》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上述辭職事項自辭職報告送達董事會之日起生效。

券業合併到底有多難?年內3起併購傳聞均未成真

年初以來,券商合併的傳聞此起彼伏,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證券、第一創業與首創證券等先後傳出合併“緋聞”,不過傳言都被當事方否認了,唯一曾有確認信息的就是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不過目前 “終止”了。

在此之前,2020年1月,中信證券以134億元完成對廣州證券收購,廣州證券變更《廣州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獲得廣東證監局的批准,公司註冊名稱改為中信證券華南股份有限公司。

更早之前的券業合併案中,以原申銀萬國證券與原宏源證券合併為申萬宏源證券的併購重組最為突出,曾被稱為券業最大併購案。2014年11月,原宏源證券公告稱,經證監會併購重組委11月4日召開的工作會議審核,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獲得無條件審核通過。

當年7月,原宏源證券發佈重組預案,原申銀萬國與原宏源證券將以換股吸收合併的方式重組,宏源換股價格為每股9.96元,換股比例為2.049,交易金額近400億元,合併重組後的申萬宏源證券在券業一舉躋身前三。

不過,券業的合併重組依然面臨諸多難點。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企業合併從理性、客觀的角度來説是有需要、具有可行性的,但在具體的併購中可能會面臨很多衝突,例如控股權、利益衝突、人事衝突、企業文化、企業經營戰略等問題及法律層面的障礙。真正進入合併的操作流程中,這些問題可能會暴露出來。企業併購重組很大程度上來説是企業資源的整合,如果1+1不能大於2,合併後還是“兩張皮”,那麼雙方的合併沒有任何意義。

“在企業併購中,實現1+1>2的初衷很難。”董登新説,“在跨國併購中主要涉及企業文化及法律層面的障礙,而國內的併購中的難點主要在於控股權、經營戰略矛盾以及人事安排等難題,所有的這些方面都有可能最終導致看似美好的併購走向失敗”。

在董登新看來,在以往A股市場的企業併購中,較為成功的案例往往是“以大吃小”,由大企業主導、吞併小企業的併購也更容易實現。而“強強聯合”,由兩個勢均力敵、主體資金規模體量對等的企業進行併購的難度較大,容易出現拉鋸式談判,在併購過程中多方面出現衝突從而最終導致失敗。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告訴記者,券商合併的難點,一是交易價格的確定,券商的市值較高,在定價的選擇上,是按市場價值直接定價還是按照行業平均的PE/PB估值,這個不好確定。二是合併需要獲得監管層的支持。打破券商合併僵局,需要做好合並方案如何實施、怎麼平衡雙方股東的利益等工作。

不過,陳靂同時指出,未來券商合併是大勢所趨,首先是行業監管的分化,近年來監管層對龍頭券商或者優質券商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其次是行業格局的分化,龍頭券商或者優質券商在很多業務上具有先發優勢,中小券商會越來越注重資本金的引進,特色化經營以及彼此之間的強強聯合。最後,就是券商估值上的分化,龍頭券商的估值享受了明顯的估值溢價。因此,券商的併購重組在未來也將會成為常態趨勢。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思源 編輯 趙澤 校對 柳寶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27 字。

轉載請註明: 重組涼涼後國聯大跌副總裁離職,國金回應正常,券商合併咋這麼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