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原本從事婚慶行業的太原市民張女士幹起了“新零售”。“那段時間沒有生意,經朋友介紹加入了現在的零售平台。”張女士加入的零售平台是一款手機APP,與多個電商平台合作。成為平台“合夥人”後,張女士通過向微信好友發送商品鏈接等方式賺取“佣金”,“幹了三四個月後,基本上一個月能賺三四千塊錢。”張女士説。
張女士所從事的工作只是“新零售”的一種。6月2日,山西晚報記者瞭解到:智聯招聘日前發佈《2020年新零售產業人才發展報告》顯示,新零售產業快速成長帶動人才需求三年增加20倍,疫情下新零售招聘需求逆市上漲,2020年一季度,全行業總體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速下跌23.74%時,新零售產業招聘職位數同比增加17.85%。
新零售率先開展“雲”復工
以往的正月,是水果店、便利店等最為忙碌的時候,但新冠肺炎疫情拖住了大家走親訪友的腳步,店家的營業額嚴重下滑。但記者注意到,遍佈太原市的“百果園”幾乎沒有歇業。“除了有實體店,我們還有網上銷售渠道,通過微信或者APP下單,店裏可以提供送貨上門、不接觸配送服務。”太原市東緝虎營百果園的銷售顧問説,整個正月線上銷售營業額遠高於線下銷售額,“新零售”還讓不少消費者養成了線上下單的習慣。
“新零售”概念最早於2016年由馬雲提出,即個人、企業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智聯招聘人力資源專家表示,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形成巨大震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消費習慣。以通過大數據重構“人(顧客)、貨(商品)、場(購物場景)”零售三元素為核心,提升運營效率、創新服務方式的新零售,率先開展“雲復工”,實現了防疫、生產兩不誤。“現在大火的直播帶貨、微信羣推貨、線上線下聯動賣貨都屬於新零售的範疇,大大提升了零售的效率。”該專家説道。
當下,更多企業開始大量招募新零售人才。《2020年新零售產業人才發展報告》分別以2017年一季度的招聘職位數與簡歷投遞量為基數構建的新零售產業人才需求規模指數與供給規模指數顯示,2020年一季度需求規模是2017年一季度的20.9倍,人才供給規模增長15.8倍。
“共享員工”模式嶄露頭角
“共享員工”是近期出現的一種新模式,指的是同一名員工在不同崗位上兼職。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新零售產業兼職崗位增速達48.16%,高於全職崗位增速16.71%。“‘共享員工’通過提供臨時就業崗位,能夠迅速盤活暫時賦閒在家、具有成熟業務經驗的人力資源,同時也減少了疫情對企業和個人的影響,提高人力資源配置效率。”智聯招聘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説。
新零售產業發展早期,互聯網企業佔據了新零售人才招聘的主導地位,隨着傳統企業逐漸認識到新零售的意義,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加碼進入新零售領域。至2020年一季度,互聯網企業在整體人才招聘的佔比下降至36.52%,而傳統行業如快速消費品(食品/飲料/煙酒/日化)、零售/批發、專業服務/諮詢(財會/法律/人力資源等)招聘人才佔比增長明顯。其中,全媒體運營、供應鏈管理等崗位招聘需求保持增長態勢。
針對企業的銷售和針對消費者的導購是新零售的主體崗位。2020年一季度,銷售業務、銷售管理和新零售導購崗位的招聘職位數分別佔新零售總體的22.62%、16.90%、7.79%。在薪酬方面,今年一季度新零售產業平均招聘薪酬11488元/月,是全國平均水平1.3倍,與傳統零售相比,新零售招聘薪酬也高出20%-30%。
以太原市為例,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不少中小企業縮小了招聘規模,但對於銷售型人才似乎沒有太大影響。太原人才大市場官方人力資源網站太原人才網的數據顯示:眾多企業銷售類崗位需求旺盛,同一崗位的招聘規模一般在10人左右。有意在新零售領域謀職的求職者中,本科學歷佔比升高,越來越多高學歷人才願意投身新零售行業。隨着傳統企業轉型,新零售技術、管理類崗位需求增加,具有更高學歷、資歷的相關人才,正從其他行業、企業的主管、經理等崗位,向新零售產業流入。
山西晚報記者 武佳
(責編: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