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下半年歐洲經濟面臨五大不確定因素
新華社法蘭克福7月9日電(記者沈忠浩)歐盟委員會7日下調2020年歐盟及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分別至負8.3%和負8.7%。歐盟認為,由於放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步伐比原計劃緩慢,今年歐洲經濟萎縮程度較此前預期更嚴重。
與全球其他地區一樣,疫情迫使經濟活動停擺是導致歐洲經濟衰退的直接原因。相關數據顯示,在執行最嚴格的封禁措施期間,歐元區經濟運行被迫降温25%至30%。受此影響,今年一季度歐元區GDP環比萎縮3.6%,二季度萎縮幅度可能高達13.5%。
得益於4月中旬以來各國陸續分步驟“解禁”、推動復工復產,歐洲經濟活動逐漸回暖。埃信華邁(IHS Markit)發佈的數據顯示,歐元區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4月份“觸底”,5月份反彈並已持續至6月。同時,20個產業部門中,建築材料、汽車及零部件、醫藥與生物科技、食品飲料、房地產等11個部門產出6月份環比增長。
在信心方面,歐元區消費者信心指數、歐元區Sentix投資者信心指數均從5月份開始連續2個月回升。
包括歐盟委員會在內的不少機構認為,6月份的數據表明經濟活動持續恢復,為歐洲第三季度迴歸增長創造了有利條件。
然而,關於歐洲下半年乃至明年的復甦軌跡是“V型”“U型”“L型”或其他,當前最大的確定性仍是“不確定”。正如各大上市公司最新季度財報所普遍反映的那樣,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讓企業難以對2020年業績進行可靠預測。
綜合來看,下列不確定因素可能直接影響歐洲未來的復甦軌跡:
第一,疫情反覆。歐盟委員會將新一波新冠感染視為左右經濟增長預期的首要風險。
6月下旬以來,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奧地利等多國疫情有所反彈。“如果新冠病毒傳播沒有得到控制,任何經濟重啓都是空談。”世衞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主任克盧格警告説,若不加強防控,歐洲一些國家的衞生系統可能再度被推向崩潰邊緣。
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委員、首席經濟學家菲利普·連恩認為,未來歐洲仍需預防或應對小規模疫情暴發,經濟復甦可能因此出現局部中斷。
連恩強調,目前所作經濟增長預測的最重要前提是歐盟的限制措施逐步取消,並且不發生第二輪大規模疫情。
第二,失業潮和倒閉潮。歐盟委員會指出,新冠疫情給歐洲經濟造成了更多永久性傷害,例如大範圍摧毀就業、大量企業破產。
5月份,歐元區失業率攀升至7.4%,為去年11月以來最高。其中,15歲至24歲年輕人失業率升至16%。歐盟委員會負責經濟事務的委員保羅·真蒂洛尼指出,與美國不同,疫情期間歐洲失業率上升的速度明顯慢於經濟下行的速度,“短時工”措施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真蒂洛尼提醒,“短時工補貼計劃的持續時間有限,雖然近期有所延長,但這些計劃不會讓僱傭關係得到無限期維持,也不會增加民眾收入。”
他還警告,歐洲面臨破產的企業可能比目前預期的更多。債務違約增加可能影響企業重組並最終導致破產,進而在就業和金融部門造成連鎖反應。
第三,內部分化。歐盟已注意到,各成員國經濟系統抵禦衝擊的能力和復甦的速度存在明顯差別。儘管歐洲央行和歐盟委員會希望通過廣泛的貨幣和財政刺激手段避免內部分化,但“雙速”復甦的局面恐在下半年趨於明顯。
歐洲央行副行長德金多斯近日表示,最令人擔憂的是“雙速”復甦似乎已開始顯現,“我們對此必須保持關注”。
他説,一方面,一些成員國經濟遭疫情衝擊尤為嚴重,復甦基礎較差;另一方面,一些經濟韌性較強的成員國可能以更快的節奏恢復增長。
第四,金融穩定風險。迄今,由疫情觸發的經濟危機未演變成金融危機,但歐元區中期金融穩定風險已明顯上升,特別是銀行業經營壓力增大,中期公共債務水平上升。
“如同以往的危機,當新冠病毒席捲歐元區,我們觀察到‘逃向安全資產’現象,市場波動加劇,融資狀況急劇收緊。”德金多斯説,市場分析師近期大幅下調對2020年歐元區銀行盈利水平的預測,主要與銀行可能需要增加信貸損失準備金有關。
他還指出,經濟惡化可能引起公共和私營部門對債務可持續性的擔憂。許多高槓杆企業面臨現金流緊張、融資成本增加、供應鏈中斷等三大挑戰。同時,對財政空間有限的歐元區國家而言,未來增加的債務可能引發債務可持續性問題。
第五,歐英未來關係。圍繞英國“脱歐”的不確定因素已連續數年困擾歐元區經濟。雖然英國今年1月31日已正式“脱歐”,但隨着11個月“脱歐”過渡期即將結束,今年下半年歐盟和英國圍繞未來關係的談判壓力增大,變數尚難排除。
英國首相約翰遜明確表示英國不會尋求延長“脱歐”過渡期。在歐盟看來,2021年前歐盟與英國無法就未來關係達成協議仍是一個重大風險。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英就確保未來關係協議執行到位的爭端解決機制存在較大分歧,可能導致協議最終無法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