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2日,伴隨開市鑼聲響起,首批25只科創板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科創板正式開市。時至今日,科創板已經走過了四年時間。
四年來,科創板一路高歌猛進,成績斐然。自25家首發企業已發展壯大到546家公司(截至7月21日),總市值約6.6萬億元,貢獻A股逾半數百元股,2022年整體營業收入首次突破萬億元,初步呈現“硬科技”企業的活力與韌性。
總營收翻倍
天合光能成“營收王”
小編根據2019-2022年財報數據整理,546家科創板公司在2019年營業總收入合計5902億元,到2022年營業總收入達到12955億元,四年時間這些公司的總營收實現翻倍增長。其中有2家公司在2022年營業收入超過800億元,22家企業營收超100億元,僅四家公司無收入。
具體來看,光伏組件龍頭天合光能2022年以850.51億元的營收,成為科創板企業當之無愧的“營收王”。
天合光能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於2020年6月登陸上交所科創板,2020年的營收還是294.18億元,2022年就達到了850.51億元,較上市當年增長近兩倍,較2019年增長了617億元。
其業績增長離不開組件出貨量和銷售收入的大幅度增長。2022年天合光能光伏組件出貨量為43.09GW,同比增加近20GW。2023年一季度也實現了213.2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9.59%。
同樣是光伏組件龍頭的晶科能源營收也不錯,成為2022年科創板企業的“營收亞軍”。該公司2019年的營收還是294億元,2022年達到826億元的營收,較2019年增加了531億元。
近期晶科能源還公告稱,預計2023年1-6月業績預增,歸屬淨利潤約36.6億元至40.6億元,同比上升304.38%至348.58%,扣非淨利潤約33.2億元至37.2億元,同比上升313.45%至363.26%。
緊隨其後的是國內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2022年實現營收 495.16 億元,成為科創板企業的“營收季軍”。
對於營業收入、淨利潤等增加,中芯國際表示,主要是由於銷售晶圓的數量增加及平均售價上升所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增加,主要是由於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增加所致。
另外,阿特斯、傳音控股、天能股份、中國通號、大全能源、容百科技的多家公司也位列2022年科創板上市公司營收TOP 10中,2022年營收均超300億元。
總盈利增超四倍
大全能源成科創板最賺錢公司
根據2019-2022年年報數據整理,546家科創板公司在2019年歸母淨利潤總合計收入303億元,到2022年歸母淨利潤總合計收入就達到了1199億元,四年時間總利潤漲了近三倍。其中2家公司2022年盈利超過百億,254家公司盈利超1億元,458家公司實現正收益,佔比超八成。
具體來看,硅料巨頭大全能源一騎絕塵,2022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91.21億元,同比增長234.06%,成科創板最賺錢公司。
2019年大全能源的歸母淨利潤僅為2.47億元,2021年便開始突飛猛進,實現了57.23億元的淨利潤,成為科創板第二能賺錢的公司;進入2022年更是迅猛,自一季度開始便一舉超過中芯國際,成為全科創板最賺錢的公司。
若拿2022年的淨利潤與2019年的2.47億元淨利潤相比,大全能源這四年時間淨利潤增超7倍,這賺錢速度堪稱“印鈔機”。
大全能源之所以這麼掙錢,與新能源行業爆發快速拉高了硅料價格,以及由於硅料行業更為集中而使得產業鏈利潤向上遊轉移,再加上其公司產能充分釋放而導致可變成本下降,綜合作用之下推動了毛利和淨利空間的顯著擴大所致。
不過,2023年以來,大全能源的業績表現似乎沒那麼樂觀。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8.56億元,同比下降40.26%;歸母淨利潤為29.11億元,同比下降32.49%。
作為 2022年科創板上市公司“營收季軍”,中芯國際的淨利潤也相當不錯。2019年該公司的淨利潤僅為17.93億元,到了2022年就高達121.33億元,較2019年增長了103.39億元,成為科創板賺錢榜單中僅次於大全能源的公司。
除了上述公司外,光伏組件龍頭天合光能、中國通號、晶合集成、安旭生物、晶科能源、華潤微、時代電氣等公司的賺錢能力也不容小噓,2022年歸母淨利潤均超25億元。
也有部分創新藥企2022年出現業績下滑,主要由於研發投入持續加大,部分企業的專利授權業務的里程碑收益具有年度波動性,以及產品獲批銷售均在1-2年內,尚處於產品推廣滲透的早期階段,銷售費用支出較大,導致短期內業績承壓。
總結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的第一塊“試驗田”,這4年來,科創板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在發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資、併購重組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制度創新,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
展望未來,作為中國“硬科技”企業上市的首選地,科創板肩負着引領經濟發展向創新驅動轉型的使命,必將永攀科技高峯,為推動科技創新提供不竭動力,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強自立,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