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億罰款背後,公牛集團"牛市"如何繼續?

3億罰款背後,公牛集團"牛市"如何繼續?

圖源:圖蟲創意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作者:晴天,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公牛集團(603195.SH)董事長阮立平曾在公牛內部多次説過一段話過:“我們是要走遠路的,走遠路你要是着急的話,你是走不遠的。”

一語成讖,這個預言似乎正印證在公牛自己的身上。

過去,這家以賣插排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對外發聲並不多,多年來,低頭看路,賣的看上去也是“小物件”,直到2020年上市,千億市值,百億營收和20餘億的淨利潤。這才讓業內意識到,插排這個小生意背後的高額利潤和巨大的市場。

而今,再一次登上頭版,卻是一則壟斷被罰的消息。

多年以來,依靠插排一招鮮吃遍全國,通過對經銷商的鐵腕管理建立的優勢,正在退潮。另一方面,小米、飛利浦、國潮小家電品牌的崛起,也開始侵蝕公牛賴以生存的肥沃土壤。

26歲的公牛,如今,“短路”了嗎?

阮立平兄弟發家史

“寧波幫”是浙商的傑出代表,也是中國傳統“十大商幫”之一,其中不乏走出家門闖蕩打拼的慈溪籍商人。阮立平就是其中之一。

與大多數敢拼、敢闖的寧波幫商人一樣,阮立平從小也愛琢磨生意,他賣過豬肝、販過桃樹、引進過草莓,或許是血液中的基因使然,只要看着有賺頭的生意,阮立平都想着去嘗試。

80年代末期,電燈、電扇、電視機開始走進千家萬户,拉電線進門在當時代表着一種富裕,但是插座依然使用的是結構簡單的黑色膠木插座。慈溪的市場上開始盛行起生產插座售賣,阮立平的親戚們也都紛紛加入其中。

工程師出身的阮立平發現,這些不同批次的插座質量參差不齊,沒有標準化,更談不上什麼工藝高超。他暗暗想到,自己或許能做一個質量更好的插座,並做大做強。1994年,30歲的阮立平辭掉了研究所的工程師一職,聯合自己的弟弟籌措了2萬元,回家創辦企業專門生產插座。

當時,插座公司的發展有兩條路子,一條是“用最低的成本創造最高的利潤”,也就是各種零件胡亂拼湊,用一段時間就換;另一條則是,做一款不會輕易壞掉的插座。阮立平選擇了後者。

公牛爆紅的時間,還要追溯到1998年,當時,公牛的核心就是做插排。雖然價格高,但質量更好,也吸引了本地的不少客户。直到這一年,有個美國客户聞名而來,想要採購一批價值40多萬帶開關的插座,可找遍了慈溪市場後也沒有找到這樣的插座。

接下訂單的阮立平開始閉關,一心畫設計圖。基於工程師的背景,他自己研發並創新的在插座包上了一層塑膠板,外觀上美化之餘,安全性也有了保障。阮立平不僅拿下了這筆生意,為公牛打響了名聲。最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國內市場上,9成插座用的開關鍵,仍然是當時公牛最早設計的按鈕結構。

從現在看,阮立平選擇做有質量保障的插座,是很有先見之明的。要知道,當時,公牛的價格上並沒有太大的優勢,而且當時行業層面,也沒有政策標準。中國的第一版插座國標的正式頒佈還是在1997年,而正式實施實在1999年。而在這份國標中,公牛是該文件制定委會的主要成員之一,參與了起草工作。

重質量、重創新研發之下,公牛很快就做大了。數據顯示,早在2001年,公牛插座就已經佔據20%的市場份額,成為全國第一。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公牛早年在經銷商上的讓利。當時,曾有媒體報道,在利潤分配上,公牛的經銷商利潤率高達53%,而企業本身利潤率僅為25%。彼時,經銷商大多都是小門臉的五金店,這種讓利模式,無疑深度捆綁了公牛和經銷商。

到2020年底,公牛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超過73萬個五金渠道網點、10萬個專業建材及燈飾渠道網點以及12萬多個數碼配件渠道網點。

就是通過小小的插座,讓阮立平兄弟賺得盆滿缽滿。今年上半年,公牛集團實現營業收入58.20億元,同比增長41.65%;實現歸母淨利潤14.21億元,同比增長76.85%。

在企業業績增長的同時,創始人的財富也在暴增。福布斯2021全球富豪榜上,57歲的公牛集團董事長阮立平上榜身家為75億美元;他的胞弟、49歲的阮學平,上榜身家也是75億美元。

個人財富暴增的背後,阮立平兄弟倆,變了嗎?

三大業務 兩條腿走路

從業務看,公牛成立後的多年中,都沒有走特別激進的路線,始終保持的以插排為核心的“不變”策略。

從插座起家,直到3年後的2008年,公牛才開始進軍壁燈開關業務。此後殺入基礎照明燈領域,可以説,公牛走的是穩紮穩打的風格。目前,公牛集團主要有三大業務板塊,分別是“電連接業務”、“智能電工照明業務”及“數碼配件業務”,在今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收29.88億元、26.40億元和1.74億元。

3億罰款背後,公牛集團"牛市"如何繼續?

不過,專注的另一面就是封閉。從營收規模看,“電連接業務”、“智能電工照明業務”是公牛的絕對主營業務。而數碼配件,則略顯薄弱。

要知道,當前的市場,早就不再是那個靠插排比拼的天下。2015年,小米推出了首款插排。售價僅為49元。當時,市場上有不少小米插排的測評,雖有質量的詬病,但區別與公牛,年輕化的設計、更低的價格,讓小米快速吸引了大批的用户。自此開始,小米在智能家居等多個方面攻城略地。

但反觀公牛,專注有餘,但創新已經不再。

這與阮立平不無關係,他認為,做一行就要把一行做透。為此,他曾經給自己畫了四道圈,就是防止自己盲目跨界。

但過於謹慎,讓公牛也錯過了一些機會。比如,在線上渠道的佈局方面,公牛就比小米、華為等晚了不少,小米的插排大賣之後,才讓公牛意識到產品的智能化已經晚了別人半個身位。

直到2015年,公牛才開始構建自己的電商戰略。根據財報顯示,2020年公牛集團的轉換器、牆壁開關插座兩個品類在天貓平台市場佔有率均為第一。

雖然慢了一步,公牛還是有底氣的。

但在智能家居和數碼配件業務上,公牛顯得有些乏力。近幾年,在多元化上,公牛也下了不少功夫,但效果卻不佳。在IoT不斷深化的當前,有業內人士曾指出,誰能掌握家庭中控的樞紐方——插排,誰就能掌握更多先機。但傳統的公牛並未跟上市場創新的腳步。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研發。2017—2021年H1,公牛集團研發費用投入分別為2.87億元、3.51億元、3.93億元、4.01億元、1.92億元,營收佔比不高。

3億罰款背後,公牛集團"牛市"如何繼續?

沒了研發投入,但公牛仍然在去年順利IPO,也讓更多的人看到了小小插排背後的大生意。

2017-2021H1,公牛實現收入為72.40億元、90.65億元、100.40億元、100.51億元、58.20億元;除了百億營收的亮眼表現之外,淨利潤分別為12.85億元、16.77億元、23.04億元、23.13億元、14.21億元。

3億罰款背後,公牛集團"牛市"如何繼續?

賣插線板,年入百億,這樣的企業,全市場或許僅公牛一家。看上去很美,但公牛近幾年的增長速度是在放緩的。

2017-2020年,營收同比增長分別為34.91%、25.21%、10.76%、0.11%。呈現負增長趨勢,這説明,公牛業績已經走到了一個新的瓶頸期。不過,公牛的淨利潤同比增長卻在爬坡,除了去年受到疫情影響,增長從2019年的37.38%跌至2020年0.42%,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了76.85%。與此同時,產品的毛利在不斷上漲,2020年,公牛的產品毛利率高達40.12%。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公牛對渠道商的強管控能力。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促成公牛高毛利的因,也正在引爆壟斷的惡果。

公牛不“牛”了?

一場長達4年的調查,揭開了公牛數十年對經銷商的控制。

近日,公牛集團(603195.SH)公告稱,收到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下稱“處罰書”),被處以公司2020年度中國境內銷售額98.27億元3%的罰款,計2.95億元。

被稱為“插座大王”的公牛,是如何成為壟斷者的?

根據《北京商報》的報道,公牛集團的壟斷行為主要體現在,早在2014年,公牛集團就與經銷商達成並實施固定和限定價格的壟斷協議,排除、限制市場競爭,損害消費者利益。

公牛有多少經銷商?

公牛集團的銷售模式以經銷為主、直銷為輔,在剛發佈的半年報中,在其眾多的銷售點中,一級經銷商有近三千家;線下渠道主要是五金渠道和裝飾渠道,線上渠道則包含京東和天貓等平台。

根據招股書,公牛集團的線下和線上經銷商均從公司買斷式購入經銷產品。同時,公牛集團在最核心的轉換器業務制定“專營專銷”規定,其他部分產品也有規定部分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的經銷商實行“專營專銷”。

這意味着,經銷商除了未完成銷售任務所產生的剩餘產品自負盈虧,還被要求不可再售賣其他品牌的產品。

高達40.33%的毛利率,拋開佔比不高的研發成本之外,公牛的賺錢之道,或許就在於對價格的控制。和同類產品相比,公牛的價格貴了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如果創業之初,價格貴在於質量好,那當前,則不盡然。

據瞭解,在6年的時間中,公牛集團不僅對經銷商售賣的產品進行價格管控,還通過強化靠核監督、委託中介機構維價、懲罰經銷商等措施,進一步強化固定和限定價格協議的實施。通過對價格的強勢管理,公牛才能在營收放緩的情況下,淨利潤不斷上升。

處罰書發佈後,公牛的股價應聲而下,截至10月11日收盤,公司股價為165.59元/股,總市值已經跌出千億大關,為995.5億元。不過,國金證券指出,處罰對業績影響較小,整改落地將提升競爭力。“由於公司8月收到慈溪市億元企業培育方案的一次補助款2.59億元,將對沖本次處罰款影響,合計預計將減少三季度利潤約0.36億,整體對利潤影響有限。”

雖然在財務方面影響不大,但負面作用卻是深遠的。如今,公牛的“偽壁壘”被打破,渠道的數量和深化,仍將是公牛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為數不多的辦法。

時至如今,在渠道深化方面,公牛仍未停步。截至2021年6月底,公牛已經完成1萬餘家裝飾渠道專賣化和綜合化,較2020年底8000餘家新開發2000餘家。另外,聚焦B端、電商新興渠道。公牛與20餘家TOP房企、100多家全國頭部裝飾公司、6000多個區域裝飾公司的合作。2021H1 B端、電商渠道營收分別同比增長346%、47%。

未來,在價格上無法保持保毛利後,公牛的淨利潤勢必會受到影響,考慮到營收增長已經連續幾年下滑,公牛的天花板或許就在眼前了。如何才能破局?

高瓴資本的曹偉曾經説過,公牛有着極強的工匠精神,它在一個看似不高的行業裏,逐步耕耘出了壟斷性的地位。但這樣的壟斷性難以持久,而是要考依賴專注和創新。從1995年開始到今天,公牛專注有餘,但近幾年,創新乏力。在IoT的時代,小米這類更具有互聯網思維、更貼近年輕消費者的企業圍攻下,公牛想要繼續牛下去,挑戰不小。

過去,也有很多如日中天的企業大廈在市場的風雲變幻中傾倒。憑藉走對了一條路、做對一件事建立了自己的商業護城河,但隨着時代的演變,正在改變護城河的組成方式。

暗藏“短路”隱患的公牛,還需要在多元化方面不斷深耕。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79 字。

轉載請註明: 3億罰款背後,公牛集團"牛市"如何繼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