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央行今日發佈的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公示信息顯示,2021年12月21日,51家支付機構所持《支付業務許可證》到期,但僅有46家支付機構向人民銀行提出續展申請。人民銀行依法合規審查相關申請,決定續展40家支付機構,中止審查6家支付機構,待相關中止情形消失後,中國人民銀行將恢復審查。另有5家支付機構未提交續展申請,後續將有序退出支付市場。
儘管今年以來,常有支付公司在支付牌照到期前主動中止審查或放棄續展申請,但同一批次超過10家支付機構未能成功續展的情況並不多見。
據財聯社記者瞭解,這11家公司未能成功續展的原因主要分為三種:一是由於要符合“非銀支付新規”的相關要求而做出的調整;二是受疫情或自身業務發展等因素有影響所致;三是由於預付卡牌照價值降低所致。
另有業內人士認為,儘管從數量上看此次未能成功續展牌照的支付機構相對較多,但這符合市場預期。總體來看,本批次到期的支付牌照中,如海科、開店寶等多家規模較大的支付機構均已順利續展,支付行業續展狀況穩定。
多家機構放棄預付卡牌照
央行披露的信息顯示,此次未提交《支付業務許可證》有效期續展申請的5家機構中,有4家機構支付牌照的經營範圍為預付卡業務。如河北一卡通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廈門易通卡運營有限責任公司、上海便利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上海申城通商務有限公司等。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或與當前預付卡牌照的價值度降低有關係。
博通諮詢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認為,預付卡支付商業模式難以突破,很難盈利,牌照不斷縮量是預料之中的事。這些支付機構主要場景侷限在某一城市的地鐵、公交、便民設施等,不僅單一,還面臨十分激烈的競爭。不少支付巨頭均在公共設施場景有所佈局,相比上述支付機構而言,支付巨頭在獲客、服務、技術等方面都比較成熟。因此,這些支付機構主動註銷牌照是市場自發的行為,亦是優勝劣汰的正常表現。
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在此之前,今年已有4張支付牌照被註銷,分別是山西金虎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安徽皖墾商務投資服務有限公司、上海大千商務服務有限公司、中網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這些支付機構的業務類型都是單一地區的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非銀支付新規”未落地效果已顯現
今年1月份,央行發佈《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的徵求意見稿,被業內稱為“非銀支付新規”。儘管至今該新規的正式文件暫未出爐,但其效果已經顯現。該新規擬規定,同一法人不得持有兩個及以上非銀行支付機構10%以上股權;同一實際控制人不得控制兩個及以上非銀行支付機構。
有支付業內人士表示,寧波銀聯商務有限公司、深圳市銀聯金融網絡有限公司等機構此次中止《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申請的審查,或與“非銀支付新規”的上述要求有關。“這些支付機構中止應該不會對正常存量業務產生影響,但後續如何對接以及牌照如何整改則是未來行業看點。”
另據財聯社記者獲悉,當前已有多家旗下擁有多張支付牌照的公司正在進行內部業務整合或轉讓相關主體公司。其中,一些機構已有進展。
此外,在此次未能成功續展的支付機構中,還有一些支付機構或因受到疫情、自身業務發展的情況所致。如深圳市騰付通電子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中止審查、錦江國際商務有限公司即將退出支付市場。
王蓬博表示,這兩家公司母公司均是旅遊行業企業,新冠疫情持續多年,這些公司自身業務受到不小衝擊,此次未能成功續展或與此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