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多家銀行下調中長期限定期存款利率!意味着什麼?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財經

近日,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相繼對中長期限定期存款利率進行了調整,調整幅度普遍在10個基點。部分股份制銀行、地方法人銀行也作了相應調整。

調整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2年期整存整取存款最高利率由2.60%降至2.50%;3年期整存整取存款最高利率由3.25%降至3.15%。

儘管各家銀行根據不同起存金額靈活設置了不同檔位的利率,但同期限的定期存款最高利率基本保持一致。

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此次定期存款利率的下調,體現出在人民銀行的指導下,存款市場保持着良好的競爭秩序,銀行負債成本正在穩步下降。銀行負債成本的降低,能夠進一步推動降低中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逐步健全

“存款利率如果太高,貸款的利率就很難降下來,企業融資成本也就很難降下來,所以我們現在下了大力氣,維護存款市場的秩序,穩定銀行負債成本,推動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1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在國新辦舉行的2021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目前,我國銀行存款利率的形成,遵循以人民銀行公佈的基準利率為基礎,在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以下簡稱“利率自律機制”)約定的利率自律上限範圍內,由金融機構根據市場供需自主確定實際執行標準的原則。

利率自律機制是在人民銀行指導下,多家金融機構共同組成的行業自律組織,通過行業協商的方式,對金融機構利率定價行為開展行業自律管理,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為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營造良好環境。

過去幾年,人民銀行持續優化存款利率監管,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效能,切實維護存款市場的競爭秩序,穩定銀行負債成本,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推動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

業內專家表示,經過幾年的探索,此次銀行參考市場利率變化情況,按市場化原則主動下調中長期限定期存款利率,是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過程中的良好實踐,商業銀行自主定價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不斷增強,對利率市場化環境的適應程度日益提升。

 

推動企業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存款是銀行負債主要來源,存款利率下調有助於降低銀行資金成本,通過釋放LPR改革潛力,推動銀行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更好地助企紓困。”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温彬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需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近期,國際形勢充滿不確定性,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和俄烏衝突等來自外部的衝擊因素變多;內部也存在疫情散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影響因素,內外因素疊加導致國內金融市場出現了一些波動。

面對這些挑戰,我國提前佈局、靠前發力,以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銀行業積極響應政策號召,持續加大讓利實體經濟力度,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人民銀行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8.34萬億元,同比多增6636億元,是季度統計高點;同時,貸款利率穩中有降,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為4.4%,較2021年下降21個基點。

業內專家表示,在需要銀行業進一步扛起服務實體經濟、維護市場秩序的責任之時,下調存款利率對商業銀行和實體經濟是雙贏的選擇。“隨着存款利率下行,銀行負債成本將有所降低,有助於銀行保持息差、利差基本穩定,也有利於銀行提高加大信貸投放、向實體經濟讓利的意願和能力。”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樹立正確長期投資理念

業內專家表示,面對金融市場和利率的變化,投資者需要樹立合理、理性的投資理念。當前,市場利率總體下行,存款利率雖有所下調,但仍然保持在合理區間。

因此,需要廣大投資者理性看待近期理財產品淨值波動、存款利率的合理下調等現象,根據自身風險偏好來進行金融產品的選擇。

“對投資者而言,必須要做的就是平衡好風險與收益的關係。如果希望獲得較高收益,那就意味着會承擔更高的風險;如果不希望承擔較高風險,那麼就需要學會接受收益較低的情況。”董希淼表示。

業內專家認為,儘管存款利率有所調整,但銀行在穩定收益和把控風險上相對具有優勢,仍然是投資者特別是偏好獲取長期穩定、風險較低收益投資者的首選。因此,投資者要堅定信心,樹立長期持有的投資理念。

(大眾報業·半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