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業者揭醫保詐騙黑幕,“黃牛”偽造檢測報告難辨真偽

“我們戰略重點領域的增長非常平衡,儘管在中國遇到了一些不利因素,但我們在包括新興市場在內的所有主要地區都看到了兩位數的增長。”
2月10日,在披露上一財年業績時,阿斯利康首席執行官 Pascal Soriot公開表露在中國遭遇麻煩。儘管未予明確説明所謂的“不利因素”究竟是什麼,但其財報中有説法表明,這或許與該公司在中國業務遭遇“相關的定價壓力”有關,即來自國家醫保藥品報銷政策和集中採購政策的影響。

資深業者揭醫保詐騙黑幕,“黃牛”偽造檢測報告難辨真偽

(阿斯利康中國 圖片來源:阿斯利康官網)
即便如此,阿斯利康在2021年業績依然表現優秀,全年總營收達374.17億美元,同比增長41%。然而與此同時,該公司也陷入其中國區員工涉嫌欺詐醫保的醜聞中。
該事件可以追溯到2021年下半年,據深圳醫保局通報,該局根據舉報線索,核查發現阿斯利康製藥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涉嫌欺詐騙保,並聯合公安局專案查辦,抓獲涉案人員17名,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資深業者揭醫保詐騙黑幕,“黃牛”偽造檢測報告難辨真偽
案發後,涉“靈魂砍價”藥企收入增速放緩
在2019年醫保準入藥品談判中,被輿論首次評為“靈魂砍價”的所涉藥品就是阿斯利康的達格列淨片(安達唐)。由於業績良好,該公司一度被稱為“在中國市場取得最好業績的跨國藥企”。在該公司的官網上,至少有8種藥品被列入醫保報銷藥品目錄中。
醫保談判壓低了藥品價格,讓更多的患者能承擔得起用藥費用,也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藥品銷量。對於藥企來説,一降一升之間,在業績上很難簡單得出是否有利的結論。
阿斯利康在2月10日公佈的財報中,對醫保談判以及集中採購政策對藥企的影響可能持悲觀態度,將其評價為“相關的定價壓力(Pricing pressure associated with NRDL and VBP programmes)”。2021年,阿斯利康在中國區的收入增長達12%,總額達60.11億美元。但這一增長率與美國市場的38%和中國以外新興市場的19%相比存在明顯的差距。

資深業者揭醫保詐騙黑幕,“黃牛”偽造檢測報告難辨真偽

阿斯利康2021年營收和每股收益彙總。圖片來源:阿斯利康財報
2021年下半年爆出“騙保”醜聞後,該公司財報披露,第四季度總收入與上年度同比有小幅下降,降幅為4%。
據阿斯利康自行披露的公告內容,涉案員工存在篡改或參與篡改患者檢測報告的行為,涉嫌騙取醫保基金。根據“醫保基金”、“基因檢測”等涉案要素,業內人士推測涉案藥品大概率為阿斯利康旗下的明星級產品——肺癌靶向藥物泰瑞沙(化學名:甲磺酸奧希替尼片)。
記者曾試圖向阿斯利康公司確認這一推測及騙保案的詳情,聯繫到的外籍員工表示該事項由國內的員工負責處理,而致電阿斯利康投資(中國)有限公司時,工作人員拒絕了採訪要求。

資深業者揭醫保詐騙黑幕,“黃牛”偽造檢測報告難辨真偽
“黃牛”260元“辦理”出的檢測報告難辨真偽
據澎湃新聞報道,早在2021年9月,業內就有消息傳出,阿斯利康有8人因為涉嫌篡改檢測報告騙取醫保被拘。涉及的腫瘤產品在肺癌EGFR陽性突變的一線治療中T790m突變的才能報銷,涉嫌篡改的可能是這方面的數據。根據上述消息,有業內分析認為,騙保事件涉及到的產品很可能是其明星腫瘤產品奧希替尼(商品名:泰瑞沙)。
資深醫療從業者許佳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篡改或編造病案、檢測報告等文件進行醫保詐騙的現象,以往在業界並不算稀奇,業內俗稱“套保”,但隨着醫保監管措施越來越嚴格,近年正逐漸消失。
據許佳講述,這類騙保手法其實並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不法分子利用偽造的檢查數據形成假的診斷結果,進而以一個虛構的疾病有針對性地套取藥品。整個犯罪鏈中,在藥品被銷售出去的同時,也造成了國家醫保資金的流失,不法分子從中獲利。
“篡改化驗數據需要院內相關人員配合,以往有不法分子通過賄賂院內工作人員的手段達到目的,後來隨着監管措施愈加嚴格,患者住院數據及時上傳系統,再加上主管部門不時進行飛行檢查,院內工作人員就不敢再在檢查報告上做手腳了。”許佳告訴記者。
但利益驅動之下,即便是有嚴格的醫保監管措施,依然有不法分子試圖“鑽空子”。
“‘黃牛’也可以偽造、變造檢測報告,甚至一些廣告公司都可以對真實的報告進行PS修改,如果患者帶着外部的檢測報告入院,醫生很難及時辨別出報告的真偽。”許佳説,“從患者住院,到院內對患者進行病理切片、穿刺活檢等形成真實的準確診斷之前,這個‘窗口期’依然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醫生一般會根據患者現有的檢測數據實行治療,開具藥品處方。不法分子以此套取的藥品如果單價較高,短時間內也可以獲取暴利”。

資深業者揭醫保詐騙黑幕,“黃牛”偽造檢測報告難辨真偽

“黃牛”宣稱260元即可“辦理”定製版的基因檢測報告
記者以患者的身份接觸了一位自稱可以“辦理”病例、檢測報告等文件的“黃牛”。對方聲稱“辦理”一份基因檢測報告僅需260元,不需要患者親自前往檢測,只需要提供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病況檢查時間、醫院名稱等信息即可,出具機構可由患者指定,檢測數據等信息均可以由患者定製,當天付款次日即可拿到報告。
當記者對報告的可信度表示質疑時,對方直接發來一張已經“辦理”好的基因檢測報告照片,並稱該報告是由客户定製、機構出具的。記者將照片發給兩位醫療行業從業者辨別,均得到“真假難辨”的回應。
集採藥品合理使用納入監管
在腫瘤醫療領域,違規用藥問題一直備受詬病。很多人擔心,超適應症用藥、濫用藥、大處方等現象易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經濟負擔,且易滋生行業腐敗。也有觀點認為,患者在求生的本能之下,選擇超適應症使用創新藥品的行為可以理解為“試藥”,因此才使用了偽造基因檢測報告的違規手段。

資深業者揭醫保詐騙黑幕,“黃牛”偽造檢測報告難辨真偽

“協議期內談判藥品部分”表單中,蛋白激酶抑制劑藥品有30種。圖片來源:國家醫保局
記者在查閲《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1年)》時發現,在“協議期內談判藥品部分”的表單中,與泰瑞沙同屬於蛋白激酶抑制劑的藥品就有多達30種,其中大部分藥品的適應症均包含有各類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以覆蓋不同檢測結果和發展階段的病例。
促進醫保藥品的合理使用也是醫療衞生主管部門一直以來在推動的工作。
早在2020年,國家衞健委、醫保局、藥監局等6部委就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醫療機構藥事管理促進合理用藥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中要求醫療機構強化藥品合理使用,包括加強醫療機構藥品安全管理、提高醫師臨牀合理用藥水平、強化藥師或其他藥學技術人員對處方的審核、加強合理用藥管理和績效考核等方面措施;同時要求完善行業監管,包括開展藥品使用監測和臨牀綜合評價、加強合理用藥監管、規範藥品推廣和公立醫療機構藥房管理等方面措施。
今年2月11日,記者從國務院新聞辦深化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改革進展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獲悉,相關部委對國家集採藥品的合理使用和監管等工作再度做出安排和持續性要求。
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向記者解釋,在採購階段,藥品集中帶量採購是以醫療機構為使用主體,按照醫療機構實際使用需求確定,根據歷史報量、價格變動趨勢進行預判性報量。在使用中,從制度、原理和需求上要充分保證醫療機構能夠優先使用集採中標產品,但也不排除患者在治療中對非中標產品有需求,據實際情況對醫療機構做出備藥要求。
國家衞健委藥政司負責人王雪濤表示,在臨牀方面將持續加強合理用藥管理,通過處方審核、抽查、藥學服務、用藥監測這些措施進一步促進這項工作。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20 字。

轉載請註明: 資深業者揭醫保詐騙黑幕,“黃牛”偽造檢測報告難辨真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