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槍林彈雨
人民幣和美元的角逐在今年最後幾個月進入了高潮,最近一段時間,人民幣離岸匯率先是暴跌至7.37,而後兩日內暴漲到7.16,結果美元發力,人民幣跌穿7.26。
幾天之內,人民幣上下千點的波動可謂是驚心動魄,為此美國認為我們現在想要對抗美元只剩三個手段了:
Ⅰ.再度引入限制波動區間,每日1%-2%;
Ⅱ.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拋售外匯儲備,將人民幣年內貶值限制在12%以內;
Ⅲ.最後一個就是強行調整中間價計算機制(當日在岸人民幣匯率的核心)。
前兩個好理解,這裏解釋一下最後一點,2005年人民幣調整過一次中間價的計算方式——參考上一日收盤價,一天波動的上下線是±0.3%,2015年計算方式變為了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
這個一籃子匯率變化是指:
▲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根據貿易計算的權重,涵蓋24中貨幣)】籃子;▲SDR【特別提款權(當日“積分”)】籃子;
▲BIS(當日人民幣對其他貨幣交易佔比)籃子。
再次解釋一下,SDR就相當於你購物的積分,積分越多能幹的事情就越多,例如兑換商品,抵錢,人民幣加入SDR相當於以前只有美元、歐元等積分,現在國際上有了人民幣積分。
(二)狹路相逢勇者勝
美元已經無所顧忌,人民幣難道真的要和美元“槓”起來?個人覺得沒必要,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只要不出圈,美元愛咋地咋滴。
美國人説的三個手段,無論哪個都是陷阱,既然在推進國際化,怎麼可能倒回去,唯有一種可能——美元感受到了威脅,但不強烈,因此防患於未然。
這裏面有幾點:
其一,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調人民幣在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中的權重,由10.98%上調至12.28%(IMF給人民上調了積分上限,意味着有了更多的積分容量)。
其二,SWIFT中人民幣交易份額(貿易支付)首次突破3%。
其三,人民幣外匯交易大增。
這三點都是今年發生的事兒,為此美國認為現在有一種趨勢出來——“人民幣區”誕生,即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向人民幣靠攏。
(三)風物長宜放眼量
上文有提人民幣外匯交易大增,國際清算銀行(BIS)每三年會發布一次貨幣外匯交易報告,統計各貨幣的交易權重。
昨日根據剛剛發佈的數據,截至2022年4月的三年裏,人民幣每日平均交易量為5260億美元,比2019年增加了85%,佔市場整體的7%,上升了2.7個百分點,僅次於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位次上升兩位。
人民幣的市場佔有率在19年時是第8位。這次超過了澳元、加拿大元、瑞士法郎等發達國家貨幣的市場佔有率。
外匯交易的上升標誌全球投資人士對人民幣國際化的看好,證明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用人民幣作為金融交易的標的。
這一步很不容易,也很重要,先不説未來取代美元的事兒,但這一指標的提高決定了人民幣得到的信譽認可越來越深。
隨着歐洲戰爭爆發,美國濫用美元制裁,無視世界經濟復甦瘋狂加息,促使越來越多的國家增加非美貨幣的使用權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美元阻擋不了。
(四)結尾
之前已經寫過不少貨幣的文章,有的網友對美元取代人民幣持懷疑態度,也有的認為沒有必要和美元比較,甚至延伸出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思維。
這裏我再説一個一直以來堅持的觀點,貨幣這玩意兒,現在都是政府的信用背書,打根兒上就決定了要想有所建樹重要的是認可。
美元強,一部分原因在於歷史,更重要的是大家美元還能用一用,所以無論是外匯儲備佔比,還是貿易結算等等數據表現都不錯。
08年以後開啓從未有過的貨幣化發展就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信用越來越差,雖然沒有到被拋棄的地步,但危機已現。
當某一天大家覺得美元靠不住了,或者説有了更好地選擇的時候,拋棄也就是一瞬間的事。
同樣的,人民幣國際化在往深了走的時候,認可度越來越高,所有的權重自然能起來,因此沒必要和美元爭一時之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