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品牌在國內贏得更多粉絲
美國《彭博商業週刊》網站12月3日文章,原題為:曾被嘲笑的“中國製造”,如今在國內收穫了新的粉絲。2008年,中國發生導致至少6名嬰兒死亡、30萬嬰兒患病的“毒奶粉”事件。這一事件的後果是,許多中國父母開始推崇外國品牌產品。但過去兩年,在中國領先的奶粉品牌是本土品牌飛鶴。這家公司不僅沒有掩飾其本土來源,反而有意強調這一點。
從嬰兒食品到瓶裝水,再到運動服和護膚霜等,中國品牌正在給全球競爭對手造成壓力。過去幾年,不斷上升的民族主義推動了國內產品的增長勢頭,而新冠疫情加速了這種轉變。在家庭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價格更低的國內產品的吸引力越來越大,而網購增長也削弱了跨國公司在營銷方面的優勢。啓明創投合夥人黃佩華説:“中國消費者對本土品牌表現出更強的信心。疫情加速了這一趨勢。”
投資者追捧正超過跨國公司的中國國內企業。據營銷諮詢公司“世界品牌實驗室”的數據,過去4年中國500強品牌的總市值翻了一番,達到約3.8萬億美元。服裝和鞋類製造商安踏在2018年超越耐克,成為僅次於阿迪達斯的中國第二大運動服裝品牌。該公司股價今年的漲幅超過50%。中國最大瓶裝水公司農夫山泉的股價自9月在香港交易所首發以來已上漲了一倍多。
博聖軒諮詢公司的數據顯示,如今中國前10大化妝品品牌中,本土品牌有7個,而2017年只有3個。市場調查機構歐睿國際的數據顯示,歐萊雅旗下美寶蓮品牌的中國市場份額從2010年的逾20%降至去年的9.1%。貝恩諮詢公司上海合夥人德雷克·鄧(音)説:“異軍突起的中國品牌更傾向於從一開始就走數字化經營路線。”跨國企業則傾向於實體店。
當然,外國品牌在中國市場還遠沒有偃旗息鼓。它們主要佔據高端手袋和豪華汽車等類別。在今年“雙11”期間,雅詩蘭黛通過直播、買一送一和分期付款等活動,售出了價值逾20億元人民幣的產品。而肯德基——在中國仍是最大的快餐連鎖店——在傳統的炸雞之外推出了快煮螺螄粉等產品,迎合疫情期間待在家裏的食客們。杭州一家MCN(多渠道網絡服務)公司的創始人説:“國際大品牌的態度正在發生大變化。他們現在更加謙遜,願意聽聽我們的營銷策略。”(汪北哲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