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經濟越來越成為決定菅義偉政府施政策略的指針。在最新發表的施政演説中,菅首相詳細闡述2021年政府內外政策設想和預期目標,振興經濟成為核心任務。這被認為是解決當前日本內外矛盾的基礎與關鍵,並滲透在菅政府當前和未來國家發展規劃的各個方面。
第一,堅決阻擊疫情,促使國內經濟儘快恢復正常。菅義偉政府此前在發佈東京等地“緊急事態宣言”問題上猶豫不決,主要就是擔憂會導致經濟減緩。能否控制住疫情已成評價菅政府政績的主要考量之一,也事關其未來的執政前程。2021年菅政府還有舉辦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重任,能夠控制住疫情又直接關係奧運會以及日本經濟的短期表現。日本不想失去舉辦奧運會這一對外展示經濟成就以及其他方面發展成績的機會,更不想因疫情而導致日本社會經濟陷入難以挽回的亂局。因此無論從經濟還是從政治視角看,抗疫都是菅義偉政府今年實現保經濟大業的第一要務。
第二,恪守經濟底線,保證就業和基本生活秩序穩定。“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社會實際上就出現了嚴重的階層分化,社會收入水平整體也出現實質性倒退。青年人看不到未來發展的希望,中年人缺乏穩定就業的預期,老年人也逐漸失去安心養老的社會環境。少子化老齡化現象日趨加劇,致使日本社會的發展前景愈發渺茫,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直線上升。新冠疫情的暴發可謂是雪上加霜,促使日本社會傳統的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凸顯,國民整體的悲觀預期陡然上升。統計數據顯示,疫情導致日本國內自殺人口急劇增加,這已成為頗為棘手的社會問題。
為了遏制這種悲觀情緒,輸入信心成為菅義偉政府社會經濟政策的重中之重。而信心最大的來源,無疑就是持續的經濟發展、擴大的就業規模及穩定的收入增長,這些也都是菅政府不斷強調並希望儘快實現的重要目標。為了響應日本政府的戰略意圖,日本主要汽車廠商之一的日產公司已決定將所有合同僱員轉為正式員工,以增加他們的收入水平和就業信心。儘管如此,就當前日本國內經濟現狀及企業生存環境來看,某個單一企業的行為很難被複製為包括眾多大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擴大正式僱用人數仍將是橫亙在日本企業及日本經濟發展面前的主要困難之一。
第三,主張“綠色”和“數字”兩張牌,構建獨具特色的“菅經濟學”框架體系。2020年9月菅政府啓動以來,“綠色”和“數字”就成為其經濟政策兩大關鍵詞,也是構建“菅經濟學”體系的靈魂所在。“綠色發展”並不是菅政府的獨有政策特色,而是對此前多屆日本政府政策的繼承和發揚。在日本經濟踏入全球主要經濟體第一梯隊之後,“綠色發展”就成為日本內外經濟政策的主要着力點之一,1997年《京都議定書》的簽署就是一個階段性標誌。而為凸顯“菅經濟學”的“綠色”特性,菅義偉政府對外正式宣佈日本將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的戰略目標。同時,為了促進社會經濟的綠色發展,菅義偉政府還將在日本國內積極推進以氫能、風能等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併為核能的重新啓動創造積極、有利的條件。
另一方面,“數字”是“菅經濟學”的第二張特色牌和創新牌。從政府結構組成入手,菅政府將新設“數字廳”,統合性地推進日本國家的數字化戰略建設。在具體的產業規劃及構建問題上,“數字經濟”的概念和內容將統領所有經濟政策的部署與落實。不僅如此,數字要素將成為繼勞動力、資本、技術等之後的新經濟要素構成,並逐步升格為連接不同產業、不同行業、不同經濟行為體之間的橋樑與紐帶。總之,未來經濟的大部分內容將以數字化的形式逐一呈現。
綜上所述,經濟已經成為菅義偉政府串聯各層面政策的連接點。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經濟問題能否得以順利解決,是決定菅義偉政府未來成敗的關鍵所在。(作者陳友駿是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