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與“市場”是新規劃的雙核心

本文轉自【中國汽車報網】;

10月9日,面向2035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新規劃”)獲得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迎來重磅利好,資本市場近期更以多股漲停熱烈回應,並有機構預測,未來新能源汽車整車市場空間預計將超過6萬億元,整體產業鏈市場將超過10萬億元。

回顧過去十餘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中國政府堅定不移的推動。可以説,在2012年發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後,拿出真金白銀的中國政府一手孕育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深刻影響了跨國車企的發展戰略,並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世界汽車產業格局。

然而,這一規劃在助推大幹快上、市場成規模的同時,由於有的支持政策較簡單粗放,也使行業泥沙俱下,亂象層出。比如,“騙補”、“謀補”等問題,一度讓新能源汽車產業如一襲華美的袍子,掀開後爬滿了蝨子。這也令相當一部分人質疑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到底是真實存在,還是政府的一廂情願,補貼退坡後市場會否急劇收縮。另一方面,即便堅定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勢不可擋的人,也對我國過於強調規模、並未夯實產業鏈上下游發展基礎的現狀感到憂慮。

市場需求到底怎樣,數據已經給出了答案。最新數據顯示,9月新能源車市迎來較大幅度復甦,產銷同比分別增長48%和67.7%,刷新了當月曆史紀錄。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的批發銷量突破12.5萬輛,同比大增99.6%。

在新的形勢下,新規劃是中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2.0版宣言,並體現了對1.0階段的糾偏:市場已經培育起來,到了推動產業發展從偏重“量”到偏重“質”的階段,也必須從以政府主導向以市場主導過渡,由重視整車生產到重視全產業鏈核心技術攻關的階段。

在直接用補貼促進供需熱情的階段,政策手段基本是按照銷量給錢,這無異於授人以魚,固然會有眼光長遠的企業着重培養內功,遵循產業規律發展,但也給部分想撈“快錢”的企業提供了空間。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擺對自身位置,用好恰當的手段,是政策不可推卸的責任。新規劃吸取教訓,提出用市場來引導產業發展,正是這樣一種糾偏。

在股比放開的背景下,世界新能源汽車標杆企業特斯拉進入中國獨資生產,並且高歌猛進。這不禁讓業內人士擔心:我們好不容易培育起來的市場,卻讓別人摘了桃子,説好要靠新能源實現民族汽車產業的跨越,體現在哪兒呢?

這正是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質量發展的擔心。在1.0階段,很多企業把心思放在弄錢上,而不是核心技術攻關上。反觀特斯拉,誰也不能忽視其電池以及FSD自動駕駛芯片、操作系統、海量數據打造的自動駕駛技術和運營的綜合實力。在開放的市場環境下,能摘桃子的是會爬樹的猴子,而不是飄在天上的豬。要想保證產業安全,必須在產業鏈上下游真抓實幹核心技術攻關。

因此,新規劃着重提出,在“支持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電動化與網聯化、智能化技術互融協同發展,推進標準對接和數據共享”的背景下,加大關鍵技術攻關。與1.0時期側重於“就新能源説新能源”相比,融合發展更符合當前以及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

另外,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痛點之一就是基礎設施缺乏。新規劃提出,“要加強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快充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對作為公共設施的充電樁建設給予財政支持。鼓勵開展換電模式應用。”政府的錢,從支持生產銷售轉變為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有助於培育良好的消費環境,這體現了政策層面對“以市場為導向”的深度認識。

新規劃要管未來15年的事兒,那麼企業該怎麼辦?

1.0時期的經驗和教訓,不僅是政府的,更是企業的。在新規劃指導下,企業要想具備競爭力,首先要做長期主義者,重視品牌、重視研發、重視人才,重視全體系能力的培育。現在有些財大氣粗的進入者,以幹其他行業賺快錢的思維對待新能源汽車產業,以為靠“全球購”、“拼樂高”就能快速批量出車,比肩特斯拉。這樣的發展思路還是“新短期主義”的體現,不會是新規劃的受益者。

第二,行業也要警惕“新合資主義”。傳統汽車受益於改革開放,但一些積弊的產生也正是由於過度依賴合資。近期,跨國車企看到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巨大潛力,也看準了很多中國企業家底空虛,兩者一拍即合,有了在新能源汽車上抓緊合資的苗頭。“加強新能源汽車領域國際合作”是新規劃所鼓勵的,但中方必須避免重蹈“市場換技術”的悲劇,透支未來的競爭力。要趁早思量,在越來越開放的產業環境下,如果外方要獨資,民族品牌該何去何從?

第三,必須以“新產業鏈”的整體視角看待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新的產業形態,催生了眾多新加入者,也在改變着整零關係。我國不僅要着力培育整車品牌,更需要整車企業與自主的新能源零部件及智能網聯供應商通力合作,構築面向未來的全產業鏈安全堡壘。

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不久前指出:“現在的產業準備還很不充分。很多投資者和企業家的眼光僅看到整車,卻很少關注整車後面巨大的產業鏈,這是我們非常大的發展機會。”既是短板,也是機會,在新的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下,抓住這個轉型機會,產業才能真正實現飛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77 字。

轉載請註明: “質量”與“市場”是新規劃的雙核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