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券商新納入社保基金境內簽約機構 證券業迎來歷史性機遇
社保基金簽約券商再度擴容。
3月8日,據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最新發布信息,根據相關評審規定和程序評定,東吳證券、國金證券、華創證券、天風證券、西部證券、中泰證券成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新增境內簽約券商。
有相關券商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社保基金每年都會新招標一些券商服務商,這對新納入券商肯定屬於利好,預計至少在未來五年的週期內,這些券商研究所每年將實打實地獲得千萬級別的增量收入。不過,對存量簽約券商來説,或許意味着服務社保基金業務的競爭會更激烈。
新增6家券商為社保基金簽約券商
兩個月前,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發布境內簽約券商選聘公告,對參選申請的證券公司提出6點要求,除了要在近一年分類結果中獲得BBB級及以上評級,淨資本在60億元人民幣以上(含)等綜合實力要求外,還特別對參選券商的研究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比如,社保基金要求參選券商具有較強的綜合研究能力,擁有獨立的研究部門及相當規模的研究團隊,研究範圍覆蓋全面,有完善的研究報告質量和合規保障機制;2019年公募基金交易佣金收入進入行業前60名;能夠為社保基金投資組合提供有效交易執行及合理佣金率。
據wind,就2020年中報來看,中泰證券2.55億元分倉佣金排名第6,天風證券1.52億元分倉佣金排名行業15名,華創證券1.12億元排名行業21名,東吳證券、國金證券、西部證券等分倉佣金收入均排名行業30名之內。
有相關券商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社保基金每年都會新招標一些券商服務商,就好像公募基金與券商研究員簽約一樣,這對新納入券商肯定屬於利好,一方面意味着這些券商的綜合實力受到了社保基金的認可;另一方面,預計至少在未來五年的週期內,這些券商研究所每年將實打實地獲得千萬級別的增量收入。不過,對存量簽約券商來説,或許意味着服務社保基金業務的競爭會更激烈。
社保基金簽約券商擴容至25家
除了上述6家外,全國社保基金境內簽約券商還有19家,分別為安信證券、北京高華證券、長江證券、東方證券、光大證券、廣發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國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平安證券、申萬宏源證券、興業證券、招商證券、中金公司、銀河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信證券、中銀國際證券。
有券商人士表示,目前社保基金給簽約券商的交易佣金一年至少有3000萬。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於2000年8月設立,是國家社會保障儲備基金,目前規模已經超過2萬億元。
作為交易通道,社保基金的簽約券商數量達到25家,相比社保基金的投資管理人數量着實不少。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提交提案,建議對養老金投資管理人數量進行擴容。目前,全國社保基金有18家投資管理人,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有22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有21家,但絕大部分是重合的,實際上養老金投資管理人只有27家,其中基金公司16家、券商2家、保險機構8家、養老金公司1家。
鄭秉文認為,目前養老金投資存在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即投資管理人的數量難以滿足現實需求,亟需擴容,以便提高養老基金投資管理的經營能力、投資分散度、策略豐富度等。
證券業迎來歷史性機遇
註冊制改革以來,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不斷完善,投融資效率提升,證券行業發展正迎來歷史性機遇。但與此同時,傳統業務內卷化,科技能力亟待提升,外資投行搶灘中國市場,人才和資本競爭加劇等問題,也對行業提出了新的挑戰。
中信證券近期發佈了2021年度十大展望提及:
展望一:2020年股票市場大年,證券行業淨利潤增幅28%,但增長無法掩蓋傳統業務內卷化的問題,預計2021年證券行業將繼續推進商業模式轉型。
展望二:註冊制改革促進投行寡頭格局。註冊制讓IPO業務從公權模式迴歸市場模式,投資銀行不再是“重承攬、輕承做”的發行通道,業務競爭轉向定價能力、銷售能力、資本實力和內部協同能力,市場格局必然走向集中。
展望三:萬億交易額有望成為新常態。預計2021年A股平均流通市值約70萬億,日均交易額有望達到1.06萬億,與2015年曆史最高水平持平。
展望四:信用減值不再是吞噬利潤的黑洞,去年信用減值計提更多是出於逆週期調節和金融讓利考量,與2018年風險暴露環境完全不同。
展望五:首批科創板跟投項目解禁,超150億浮盈逐步兑現。
展望六:基金投顧成為財富管理突破口,是市場機構化以後的業務增量所在。
展望七:對外開放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方面倒逼中資券商加快商業模式轉型,擺脱通道盈利模式,建立基於資本實力、風險定價能力、金融科技能力的金融壁壘;另一方面,提供了學習國際投行中國實踐的機會,讓中資券商的管理理念、激勵機制以及創新路徑融入國際趨勢。
展望八:打造一站式全球投資服務平台。
展望九:以併購重組推進供給側改革。相對於規模擴張,當前證券業的併購更應注重能力、業務、客户和區域的互補性,以及經營理念文化的協調。
展望十:以定增戰略為驅動,實施全面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