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資本裹挾的石頭科技
2020年2月21日上市的石頭科技,股價曾經一飛沖天,一度飆升至1494.99元/股,市值逼近千億元,這也使其成為了A股市場上為數極少的股價可與茅台相媲美的公司股票。於是,市場上有人對石頭科技冠之以“掃地茅”稱呼。
但不料,在此之後,石頭科技便開啓了股價跌跌不休的旅程,截至8月23日收盤時,石頭科技的股價已不足340元;市值徘徊在317億元上下,相較於最高位,市值縮水了近七成。
今年2月末,公司發佈了股東及董監高減持股份計劃公告,從這份公告中可看出,曾將石頭科技視為“心頭好”的雷軍也已做出了實際的減持動作,而這樣的減持動作又適逢石頭科技發佈2021年度業績快報,所以不免向外界傳遞出了一些可供猜測和解讀的訊號。
那麼,為啥石頭科技逐漸被資本和股東拋棄了呢?
01
雷軍和石頭科技漸行漸遠
談及石頭科技的發展,小米和雷軍是難以繞開的。
對於小米和雷軍,石頭科技創始人昌敬曾説過諸如“沒有小米生態鏈的支持,我們也走不到今天”和“雷總是一個很好的領路人”之類的話。雷軍也曾在2020年的小米十週年紀念日演講中提及了石頭科技,“誰也沒想到,只用了5年,石頭科技就成為了掃地機器人行業的領導者。”
2014年,昌敬邀請了三名合夥人共同創辦了項目——主要是智能掃地機器人的石頭科技。公司創立不久,昌敬便拿到了小米和雷軍的投資,2015年,小米公司實際控制的天津金米出現在了石頭科技的增資人中,2016年,雷軍控制的順為資本也出現在了石頭科技的股權轉讓的受讓方名單中,佔股0.3%。
早期的石頭科技可謂一家實實在在的小米生態鏈企業,這也成為石頭科技得以發展壯大的基石,成立僅6年,石頭科技便登陸A股科創板,但愈發壯大的石頭科技也與小米的關係變得微妙起來,石頭科技不斷在尋求“去小米化”。
2017年,石頭科技開始做自有品牌,當年自有品牌所產生的收入在公司總收入的佔比還只有3.80%,不過隨後幾年,自有品牌營收佔比便快速上升,2019~2021年,石頭科技自有品牌收入佔比分別來到了65.71%、90.72%和98.80%。
資本層面,石頭科技也與小米、雷軍漸行漸遠。
在石頭科技上市前,天津金米和順為資本合計持有公司24.7%的股份,上市後,天津金米和順為資本的持股比例已降至18.53%。在受限股解禁流通後,其仍在不斷減持,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天津金米和順為資本的累計持股比例又降到了15.75%。
02
合夥人頻頻套現離場
除了“領路人”雷軍在丟棄曾經的心頭好之外,石頭科技一名聯合創始人也在進行瘋狂減持套現。
2014年,毛國華作為創始人出資並參與創立了石頭科技;2017年,毛國華擔任石頭科技COO;目前,毛國華的頭銜是石頭科技董事、副總經理,為公司的二號人物。雖然身為公司二號人物,但毛國華卻堪稱石頭科技管理層中減持動作最大且數量最多的高管。
2021年3月19日,毛國華以每股943.95元的價格在二級市場上賣出了6.65萬股,套現6277萬元;在緊接着的3月25日和3月26日,他又分別以每股935元、每股939.3元的價格在二級市場上賣出1.1萬股和3.8萬股,這兩筆合計套現4597萬元。
如果説這些都還算是“小打小鬧”,那麼通過石頭時代進行減持才是毛國華真正的“大動作”。
石頭時代為石頭科技的員工持股平台,其中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謝濠鍵、曹晶瑛、薛英男、張予青、沈睿和劉小禹等人均通過石頭時代間接持有石頭科技股份。根據天眼查信息可知,毛國華是石頭時代的最大股東,持有該公司60.07%股份。
▲圖:石頭科技產品
今年4月29日,在石頭科技股價還處於超千元的高位時,毛國華通過石頭時代減持了石頭科技93.81萬股,減持價格為1020.91元/股,這筆減持直接令毛國華套現了9.58億元,它也是截至目前石頭科技管理層動作最大的一次減持動作。
5月28日,毛國華在首輪減持計劃中做了最後一筆個人減持,減持數量為28.19萬股。不過6月2日石頭科技發佈的公告中,“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對公司價值以及當前市場環境的綜合考慮,結合自身資金需求情況”,毛國華決定提前終止本次減持計劃。此份公告還披露,毛國華在首輪減持中個人套現金額總計為4.22億元。
一方面表現出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一方面繼續通過石頭時代減持公司股份。6月11日,作為減持人的毛國華通過石頭時代減持16.73萬股,若以減持價格上限每股1472.88元進行估算,此筆套現金額為2.46億元。
所以,綜上可知,通過前後數次大筆減持計劃,毛國華合計套現金額約在25億元之上。
03
掃地茅到底怎麼了
股價跌跌不休、市值持續縮水、雷軍開始丟棄“心頭好”、創始人也有準備套現離場之勢,石頭科技到底怎麼了?
首先,石頭科技在業績上不景氣是投資者用腳投票的重要因素。
2017~2021年期間,石頭科技的增長勢頭還較為迅猛,營業收入從11.19億元增長至58.37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了51.13%,扣非淨利潤從0.9億元增長至11.9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44.22%;但到了2021年,石頭科技的營收同比增長率卻降到了28.84%,扣非淨利潤更是同比下降了1.47%,也是其近五年來首次出現下滑的年份。
根據財報可知,石頭科技的主營業務為智能清潔機器人等智能硬件的設計、研發、生產(以委託加工生產方式實現)和銷售,主要產品則包括智能掃地機器人、手持吸塵器、商用清潔機器人和洗地機等。
而其中智能掃地機器人及其配件又構成了石頭科技的主要營收來源,2021年這項產品所帶來的營業收入為56.06億元,在公司總收入中的佔比超過96%。值得指出的是,2021年,該產品的毛利率出現了下滑,為48.16%,同比減少了2.26個百分點。
對成本表進行分析可知,導致石頭科技該產品毛利率下滑的原因為委外加工費增長迅猛,2021年委外加工費金額為13.2億元,同比大增了203.32%,佔總成本比例從42.70%增加到了45.42%。
委外加工費為何會增長這麼多?一大可能的原因或許是石頭科技在供應鏈上較為受制於代工廠。從石頭科技此前的招股書中可知,石頭科技的第一大供應商為欣旺達,後者主要為石頭科技提供的是生產代工、鋰電池組和其他耗材。
其次,石頭科技越來越側重於營銷。
雖然石頭科技在研發上的支出逐年增長,2017年至2021年,公司的研發費用投入分別為1.06億元、1.17億元、1.93億元、2.63億元和4.41億元,2021年更是同比增長了67.74%,但是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卻是在起起伏伏的,2017年為9.47%,隨後兩年下滑至3.83%和4.59%,近兩年又有所上升,分別為5.81%和7.56%。
外界的詬病更多的是來自石頭科技營銷側的變化。近五年,石頭科技銷售費用增長可謂迅猛,分別為0.29億元、1.63億元、3.54億元、5.59億元和9.38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分別為2.59%、5.34%、8.42%、12.34%和16.07%。
當然,在不斷去小米化的過程中,獨當一面的石頭科技需要加大自身在營銷上的投入無可厚非,但是其在營銷上的大筆投入和快速增長仍不免引發一些質疑,尤其2021年3月時,石頭科技官宣肖戰成為品牌代言人,科技公司花錢請明星代言是否真的有利於企業的長久經營值得商榷。
▲圖:石頭科技代言人肖戰
最後,行業競爭日趨激烈,掃地機器人細分市場尚未滿足5%市場滲透率法則。
事實上,近幾年,清潔類家電品類擠入了越來越多的玩家,除了科沃斯、石頭科技這些位居頭部的,快速成長並受到資本加持的競爭者已有不少,如2016年成立的雲鯨,其目前已獲得數輪融資,資方中不乏紅杉資本、高瓴等知名投資機構的身影。2017年,追覓成立,最初主做的是無線手持吸塵器,目前已將產品品類拓展至智能洗地機和掃地機器人等領域,2021年追覓更是以36億元的C輪融資刷新了行業融資紀錄。
此前,根據東北證券對國內掃地機器人市場空間的測算,2020年,國內掃地機器人銷量654萬,預計到2021年銷量將增長9.48%,滲透率突破5%,整個市場規模也將從94億元增長至近130億元。
但從後來的現實看,這樣的測算顯然是有些樂觀了,2021年,國內掃地機器人的零售量下滑了11.62%,直到2021年年末,國內掃地機器人的滲透率都未達到5%。
究其背後原因,出現這種情景既源於行業沒能持續推出引發市場消費熱潮的爆款產品,又源於行業未能依靠技術迭代突破成本瓶頸將價格壓下來。石頭科技曾經的“掃地茅”光環顯然已經不在,更令人憂心的是公司老闆可能已經不再將自身重心放在公司主營業務上,反而開始有點寄託於造車。
據悉,石頭科技創始人昌敬已經不太參與石頭科技的日常運營和管理,而是將工作重心放在了汽車上。
早在2021年年初,昌敬便成立了上海洛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有資料顯示,洛軻汽車首款車對標奔馳G系列的越野車型,試圖藉助增程技術實現單次超1000公里的續航里程。根據36氪等相關報道,2021年年末,洛軻汽車還完成了1億美元的融資,領投方為騰訊,紅杉資本也參與了投資。
但造車雖美,這條賽道也是巨頭雲集、日趨擁擠、且競爭慘烈的,依照這種資源投入,昌敬能將洛軻汽車帶領到什麼時候顯然是令人存疑的。所以,這麼看可發現,石頭科技不僅被資本裹挾,甚至連創始人也開始重新尋找新“下家”。
作者|餘堃
編輯|胡展嘉
運營|陳佳慧
出品|零態LT(ID:LingTai_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