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緩解當前人民幣升值壓力,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
近日,為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引導金融機構市場化調節外匯資產負債結構,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並稱,金融機構應樹立“風險中性”理念,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温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調整針對金融機構,不涉及企業部分。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根據市場變動情況,將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有助於金融機構做好外幣資產負債管理,降低外匯敞口的風險,也通過這一政策調整,延緩當前人民幣升值壓力。
今年3月12日,央行與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將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上調至1.25。“將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上調至1.25,將提高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有利於境內機構特別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多渠道籌集資金,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温彬稱。
彼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處於7左右的水平。此後,中國率先控制了疫情,經濟社會恢復發展,受到經濟基本面的支撐,境外長期資金有序增持人民幣資產,人民幣匯率在市場供求推動下有所升值。截至11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和收盤價較5月底分別上漲8.4%和8.5%,較去年底分別上漲6.0%和5.8%。
從跨境融資政策看,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發佈《關於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銀髮〔2017〕9號),提高了金融機構和企業跨境融資槓桿率,進一步便利了境內機構跨境融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外債餘額增長。
其中,跨境融資是指境內機構從非居民融入本、外幣資金的行為。全口徑指在跨境融資層面上統一了本外幣、中外資主體、短期與中長期管理。央行對27家銀行類金融機構跨境融資進行宏觀審慎管理,國家外匯管理局對企業(不包括政府融資平台和房地產企業)和除27家銀行類金融機構以外的其他金融機構跨境融資業務按屬地原則進行管理,並對企業和金融機構進行全口徑跨境融資統計監測。
業內認為,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上調意味着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跨境融資敞口空間提升,也會相應增加我國整體外債規模,反之亦然。
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6月末,我國全口徑外債餘額21324億美元,較2019年末增長751億美元,增幅為3.7%;截至2020年11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785億美元,較10月末上升505億美元,升幅為1.61%。11月,我國外匯市場運行穩健,市場預期保持穩定,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均衡,預期未來我國外匯市場將呈現基本穩定、雙向波動的格局。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