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孫沐霖
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孫沐霖
編輯|孫一鳴
3月22日,新恆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恆匯”)即將上會接受審核,擬登陸創業板,該公司主要業務包括智能卡業務、蝕刻引線框架業務以及物聯網eSIM芯片封測業務。
時代商學院研究發現,新恆匯實控人任志軍於2018年1月前曾在第一大客户母公司處任職,但自2020年開始,在該客户自身經營業績穩定的情況下,新恆匯對該客户的銷售額卻大降,核心業務成長性遭深交所質疑。
此外,2019—2022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新恆匯的新業務因產品質量問題屢遭客户退貨,蝕刻引線框架產品的生產良率降幅更是達27.63個百分點,且2022年上半年兩大新產品的毛利率雙雙為負。
陷大客户砍單危機,核心業務成長性遭深交所質疑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2月24日,虞仁榮持有新恆匯31.96%的股份,擔任新恆匯的董事;任志軍持有新恆匯19.31%的股份,擔任新恆匯的董事長。兩人於2021年3月簽署了《一致行動協議》,共同為新恆匯的控股股東及共同實際控制人。
不過,任志軍於2018年1月入職新恆匯,並於同月受讓新恆匯22.57%的股權,而其入股新恆匯的資金來源於虞仁榮的借款,借款金額為1.162億元。
需注意的是,在加入新恆匯前,任志軍曾擔任紫光國微(002049.SZ)副董事長、總裁,任職日期為2015年11月—2018年1月。
紫光國微為紫光同芯微電子有限公司(下稱“紫光同芯”)的母公司。據招股書,2019—2022年上半年,新恆匯的第一大客户均為紫光同芯,其對紫光同芯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42億元、7391.97萬元、8047.72萬元、5165.99萬元,整體呈下滑態勢。
不過,根據紫光國微財報,2019—2022年上半年,紫光同芯的經營業績並未出現下滑。
新恆匯在招股書中表示,紫光集團(紫光國微的母公司)收購法國Linxens後,紫光同芯將部分訂單需求轉移至法國Linxens,導致2020年新恆匯向紫光同芯銷售的柔性引線框架數量同比下降98.29%,智能卡模塊銷量同比下降43.69%。
對此,深交所在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中,要求新恆匯説明其對紫光同芯訂單的獲取是否高度依賴任志軍的任職經歷,進一步分析新恆匯與紫光同芯業務合作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未來對紫光同芯是否存在銷售收入大幅下滑的風險。
據新恆匯招股書,智能卡模塊、柔性引線框架、封測服務均屬於智能卡業務,該業務是新恆匯的核心業務。如圖表所示,2019—2022年上半年,新恆匯智能卡業務的收入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00%、97.91%、77.44%、79.7%,其中智能卡模塊的營收貢獻度最高。
此外,從行業角度來看,新恆匯的智能卡業務發展前景令人擔憂。
據招股書,智能卡主要包括電信SIM卡、金融IC卡、證件卡及其他,全球智能卡行業已進入發展成熟期,市場規模呈現相對穩定的態勢。
據Eurosmart(歐洲智能卡行業協會)統計數據,2019—2021年,全球智能卡的出貨量分別為100.33億張、95.4億張、95.05億張,2020年和2021年的出貨量分別同比下滑4.91%和0.37%。
深交所在兩輪問詢函及落實函中反覆質疑新恆匯智能卡業務的成長性,要求新恆匯説明,智能卡電子化趨勢的發展是否可逆,未來是否可能全面取代實體卡片,行業發展前景是否存在重大不利變化;結合目前微信、支付寶等線上支付方式及電子社保卡廣泛使用的背景下,進一步充分論證智能卡市場空間是否受到擠壓,以及新恆匯業務的成長性。
產品質量不穩定遭退貨,兩大新產品毛利率雙雙為負
除了智能卡業務成長性存疑外,新恆匯的新業務還出現生產良率下降、產品毛利率為負數的情況。
招股書顯示,2020年,新恆匯開拓蝕刻引線框架業務和物聯網eSIM芯片封測業務,並實現少量收入;2021年,新恆匯來自蝕刻引線框架業務和物聯網eSIM芯片封測業務的收入有所增長,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7.38%和3.43%。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起,新恆匯蝕刻引線框架產品的退貨金額和佔比均有所提升。2020—2022年上半年,該產品的退貨金額分別為3.89萬元、367.72萬元、166.63萬元,佔該產品收入的比重分別為0.97%、3.98%、3.73%。
對此,新恆匯在首輪問詢函回覆文件中表示,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公司蝕刻引線框架退貨金額佔比較高的主要原因是,蝕刻引線框架為公司投產時間較短的新業務,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產量處於爬坡階段,設備和生產工人均大幅擴充,由於新招的員工操作熟練度、設備不穩定、工藝管控經驗不足等問題,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客户退貨率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輪問詢函回覆文件顯示,新恆匯的蝕刻引線框架產品的生產良率從2020年9月的87.64%下降至2022年6月的60.01%,降幅達27.63個百分點。
對此,新恆匯解釋稱,主要原因是蝕刻引線框架產品品種越來越多,尤其是大尺寸、高密度及定製化產品增加,導致產品生產的技術難度顯著增加,以及大客户對產品的品質要求提高和生產人員經驗不足。
在生產良率下降的情況下,新恆匯蝕刻引線框架產品的單位成本從2021年的6.87元/條上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8.52元/條,這成為2022年上半年該產品毛利率為-20.73%的主要原因。
此外,2022年上半年,新恆匯物聯網eSIM芯片封測產品的毛利率也為負數(-31.85%)。新恆匯在招股書中表示,主要原因是該產品前期投入的固定資產較多,而該業務的產銷量規模較小,低於設計產能。
參考資料
1.《新恆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招股説明書(上會稿)》.深交所
2.《關於新恆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之申請文件審核問詢函的回覆》.深交所
3.《關於新恆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之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的回覆》.深交所
(全文215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