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晚間,第十八屆發審委2020年第97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顯示,均瑤大健康首發過會。同時,針對經銷模式、代工產量等相關事宜,證監會也對其提出問詢。
如若成功上市,均瑤大健康將成為均瑤集團旗下的第四家上市公司。目前,均瑤集團已擁有吉祥航空(603885.SH)、愛建集團(600643.SH)、大東方(600327.SH)三家A股上市公司,其商業版圖橫跨航空、金融、零售等多個領域。
招股書披露,此次均瑤大健康將發行不超過7000萬股,擬募集資金金額約為11.99億元,主要用於新建常温發酵乳飲品的生產基地及品牌升級建設項目。
不過,成就均瑤大健康的乳酸菌飲料,卻也讓公司陷入“主營業務過於單一”的爭議之中。招股書顯示,均瑤大健康的營收中有九成是來自其乳酸菌品牌“味動力”。
除此之外,貨幣資金格外充裕、銀行存款在2019年底高達10.61億元也成為市場質疑均瑤大健康上市目的的原因之一。為何“不差錢”卻仍要堅持上市?
7月2日,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行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更多的考量或許是補足均瑤集團的實業版圖,並開始為大健康產業注資佈局。“從均瑤乳業改名為均瑤大健康這一點能看出控股股東的野心”。
同日,時代週報記者向均瑤大健康方面發去採訪請求,截至發稿時仍未獲回覆。
再衝IPO
起步於1994年,均瑤大健康是國內最早生產與銷售常温乳酸菌飲品的品牌企業之一,目前主營常温乳酸菌系列飲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並陸續推出其他系列健康飲品。乳製品行業也是均瑤集團繼民航業務後進軍的第二個領域。
均瑤大健康的上市之路可謂一波三折。
2019年5月24日,均瑤集團便已披露招股書,卻遭遇“飛來橫禍”。*ST康得(002450.SZ)造假案東窗事發,均瑤大健康原本的審計機構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牽涉其中。受該案影響,此次IPO無奈中止。
將近一年後,均瑤大健康重啓IPO,其會計師事務所已更改為大華會計師事務所。
其實,早在2015年,當時還叫均瑤乳業的均瑤大健康就差點成為上市公司愛建集團的旗下資產。
2015年11月,愛建集團就曾發佈資產收購預案,擬以25.02億元的價格收購均瑤乳業99.8125%的股權。藉此交易,當時只是第二大股東的均瑤集團即可名正言順地成為愛建集團的第一大股東。
不過,該項交易最終未能成功,均瑤集團轉而以現金認購的方式入股愛建集團。對此,愛建集團方面的解釋是“適配公司戰略地位,繼續做強金融主業”。
同為均瑤集團的控股子公司,愛建集團與均瑤大健康仍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
招股書顯示,均瑤大健康IPO的保薦機構為國泰君安與愛建證劵。而愛建集團持有愛建證券48.44%股權,為愛建證券第二大股東。
這引來了監管層的注意。
3月13日,證監會公佈此次IPO的首發反饋意見,要求均瑤大健康説明愛建證券與公司是否具有同一實際控制人,愛建證券是否屬於公司的關聯方,愛建證券擔任公司的保薦機構及主承銷商是否符合相關執業規定,能否保證勤勉盡責、獨立判斷並發表獨立核查意見。
在4月1日最新報送的招股書中,均瑤大健康方面表示,發行人控股股東均瑤集團持有愛建集團 29%的股份,為控股股東;愛建集團是愛建證券第二大股東,為愛建證券的重要股東。除此之外,公司與中介機構不存在其他股權及權益關係。
招股書顯示,目前,均瑤集團持有均瑤大健康1.4億股,佔比39.01%,為控股股東。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直接持有均瑤大健康28.89%股份,通過控股均瑤集團間接持有均瑤大健康39.01%股份,合計持有均瑤大健康飲品67.9%股份,為公司實控人。
主業單一掣肘
在衝刺“乳酸菌飲料第一股”的過程中,主營業務單一或是均瑤大健康的最大絆腳石。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均瑤大健康分別實現營收11.46億元、12.87億元、12.46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2.27億元、2.81億元、3.04億元。
其中的逾九成營收來自於旗下品牌“味動力”。招股書顯示,當前公司乳酸菌飲品包含味動力(瓶裝)、味動力(利樂包裝)、奇夢星、沁飲四個系列,2017-2019年,味動力銷售收入佔比分別為97.89%、96.89%、91.04%。
根據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5-2019年五年間,我國乳酸菌飲品市場複合增長率為11.2%,2019年中國內地乳酸菌行業市場規模達364.8億元。未來中國內地乳酸菌市場將持續穩定發展,有望在2024年達到492.4億元的規模。
招股書顯示,2019年在中國內地常温乳酸菌飲品市場按零售額統計的銷售額中,均瑤大健康的產品排名領先,市場佔有率約為15.1%。
“‘味動力’在均瑤大健康的產品中佔比過高,品類單一、產品單一、渠道單一、場景單一、消費人羣單一,經營風險較高,抗風險能力也偏低。”7月2日,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均瑤大健康必須加大、加快產品的創新與升級,力求跟上消費升級的速度。
對此,均瑤大健康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已持續進行其他含乳飲料新產品的研發。“但相關項目實現預期的目標任務仍需要投入較多的時間和資源,因此公司短期內存在產品系列相對單一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招股書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公司共有698人,其中研發人員僅有8人,佔比為1.15%;銷售人員有245人,佔比為35%。
研發費用佔比也極低。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116.59萬元、150.74萬元和221.46萬元,分別佔當年公司總營收的0.1%、0.12%和0.18%。
另一方面,均瑤大健康的貨幣現金十分充裕,單銀行存款的利息收入便超過千萬元。
2017-2019年,均瑤大健康的利息收入分別為1097.83萬元、1586.95萬元和2199.74萬元。對此,公司解釋稱主要是購買銀行存款產品取得收益,購買對象包括浦發銀行和華瑞銀行的多款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華瑞銀行是全國首批試點的五家民營銀行之一,均瑤集團持股30%,是其控股大股東。
2019年底,公司貨幣資金達10.6億元,佔總資產的79.03%,其中,銀行存款佔比高達99.85%。
對此,公司解釋稱,公司對經銷商採用“先款後貨”的銷售結算模式,對原材料供應商主要採用“先貨後款”的結算模式,使得公司現金流量狀況較好。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均瑤大健康經銷收入比重分別為99.85%、99.62%、99.67%。其中,2018年均瑤大健康新增經銷商家數較多、2017年和2019年退出經銷商數量大於新增經銷商。
針對均瑤大健康主要採取的經銷模式,證監會要求公司披露經銷商變動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符合行業特點;其主要經銷商與發行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等是否存在關聯關係、主要經銷商是否僅銷售發行人產品,與發行人、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是否存在非經營性資金往來;目前現有的經銷商家數是否和收入相匹配,單個經銷商平均銷售收入和同行業可比公司相比是否存在明顯差異;新增經銷商平均銷售收入與經銷商整體平均銷售收入對比是否存在明顯差異,報告期內主要新增經銷商在其後年度收入是否穩定;以及主要經銷商的庫存及終端銷售情況,是否存在向經銷商壓貨調節收入的情形等。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