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億!8家券商年內累計新增借款超過這個數,他們為何愛上“借錢投資”?
今年以來,券商新增借款數額持續增加,加槓桿跡象明顯。
截至9月10日,申萬宏源等8家A股上市券商年內累計新增借款超過2200億元。其中,財通證券累計新增借款超過去年末淨資產的60%。借款方式主要是發行債券和收益憑證為主,海通證券等少數券商使用銀行貸款方式。
多位分析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是當前市場利率走低,權益投資收益普遍高於固定收益,券商借款投資會更划算。二是註冊制下券商進入新的業務擴張週期,兩融業務活躍或是驅動券商加槓桿借錢的動力。
對於融資方式,資信條件一流的券商直接融資的成本會比通過銀行借款成本低。相比銀行貸款,市場融資對抵押物和債資限制較少,而且券商本身對直接融資市場更為熟悉。未來市場融資將以直接融資逐步取代間接融資,以債市和股市融資取代銀行貸款融資。
新增借款佔比較高9月以來,東吳證券、財通證券等8家A股上市券商先後發佈今年1-8月份新增借款情況。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這8家券商累計新增借款2244.78億元。
數據顯示,海通證券、招商證券、中信證券、中國銀河、國元證券等8家券商累計新增借款佔2019年年末淨資產比例均超過20%。其中,申萬宏源2020年前8月累計新增借款354.8億元,佔去年末淨資產41.82%;國元證券前8個月累計新增借款88.48億元,占上年末淨資產的35.61%;而財通證券累計新增借款137.3億元,佔2019年末淨資產的64.32%。
關於新增借款資金用途,財通證券和國元證券均表示,資金主要用於補充公司營運資金、償還公司借款等,滿足公司業務發展需要,屬於公司正常經營活動。
值得關注的是,東吳證券及招商證券的新增借款均與子公司業務密切相關。東吳證券年內累計新增借款65.39億元,占上年末淨資產的30.76%。如剔除境外子公司代客户申購新股的短期借款,公司累計新增借款金額5.2億元。
而招商證券年內累計新增借款263.46億元,占上年末淨資產的30.95%。其中,銀行借款餘額較上年末增加171.61億元,變動額占上年末淨資產的20.16%,主要是由於全資子公司招商證券國際有限公司短期借款增加。
就新增借款方式而言,《國際金融報》記者整理獲悉,目前券商以發行債券和收益憑證為主。
從中信證券新增借款分類披露信息來看,截至8月31日,公司年內累計新增借款566.65億元,佔2019年末經審計淨資產的34.25%。其中,銀行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加95.91億元,主要為短期借款增加;應付債券及應付短期融資款餘額較2019年末增加325.36億元,主要為應付債券增加;其他借款餘額年內增加145.38億元,主要為回購規模增加。
另外,東吳證券年內其他借款餘額較2019年末增加47.3億元,主要是由於增加收益憑證、融資業務債權收益權轉讓等。財通證券應付債券及應付短期融資款餘額較2019年末增加112.2億元,主要是公司2020年新發債券、收益憑證所致。
對於券商選擇借款的方式,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分析:“未來市場融資將以直接融資逐步取代間接融資,以債市和股市融資取代銀行貸款融資。”傳統商業銀行借貸未來會謀求更低的風險、更穩定的抵押物。券商向銀行借貸有一定債資限制,因此從銀行獲得融資的總額是有限度的。但市場融資對抵押物和債資限制較少,而且券商一直深耕直接融資市場,更熟悉該領域的融資業務。因此,大多數券商偏向於選擇發行債券和收益憑證。
第三方研究機構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對於資信條件一流的券商而言,直接融資的成本低於銀行借款成本,多數券商發債融資成本可能在3%-4%,但從銀行貸款的利率可能在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附近。
為兩融業務加碼隨着行業競爭加劇,尤其是在搶佔自營和資本中介業務市場時,資本金成為券商核心競爭力。因此,不少券商通過發行短融券、公司債、次級債等方式借錢融資。
具體來看,券商加槓桿融資的驅動力有哪些?盤和林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由於新冠疫情發生後全球利率走低,權益投資收益普遍高於固定收益,也就是説,借款投資會更划算。券商融資金額的一部分可以擴大自營,另一部分可以提供給投資者作為融資額。
“在註冊制下,IPO和交易量的上升讓券商進入新的業務擴張週期,此時更多的資金可讓券商進一步擴展業務規模。”盤和林進一步解釋説,就上半年而言,很多券商投行業務呈現爆發態勢,上市保薦承銷業務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況玉清也告訴記者:“券商加大融資金額主要是用於融資融券業務的加碼。”最近A股行情火爆,滬深兩市成交量上升,券商兩融業務隨之活躍,這部分業務在券商平均收入中佔比20%-30%。
9月2日,滬深兩市兩融餘額首次突破1.5萬億元。截至9月10日,兩融餘額為14863.66億元。中信證券指出,融券規模快速增長,A股長期以來兩融規模極不均衡的現象正在逐步改善。隨着創業板註冊制運行,兩融業務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融券業務的快速成長有助於強化市場多空平衡機制,對於促進兩融市場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記者 朱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