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資金1月爆買超2600億港元,這些風險不得不防
原標題:南下資金繼續瘋狂!1月爆買超2600億港元,這些風險不得不防
今年以來,南下資金兇猛,1月26日,截至11:00,南向資金淨流入達100億港元,為月內第16個交易日淨流入額超百億。月內總淨流入規模超2600億港元,該資金體量已超2015年和2018年港股通全年淨買入。
港股表現更是牛冠全球。截至1月25日收盤,恆生指數年內累計漲幅達到10.75%;恆生科技指數累計漲幅高達23.04%,不僅跑贏A股,也高於同期美股、日本和歐洲股市漲幅。
值得關注的是,在一片歡騰的背後,不少機構開始警示,南向資金更多看中的是具有稀缺性的科技龍頭,而其他港股標的並不具有該優勢,投資者需保持謹慎。
南下資金月賺超兩千億!
自去年底以來,港股通資金已連續24天淨買入,上週(1月18日-22日)港股通資金淨流入954.81億港元,創出滬深港股通開通以來周度淨流入規模的新高。
截至1月25日,南向資金單月淨流入規模已達2504.66億港元,佔香港股票市場成交額的7.47%。在此之前,南下資金單月淨流入紀錄是2020年3月,當月累計淨流入1397.39億港元。而截至目前,1月單月累計淨流入規模不但遠超此前,極有可能相較此前的最高紀錄翻番。
淨流入兇猛,成績也優秀。從持股市值來看,截至今年1月22日,南下資金累計持股市值達2.58萬億港元,較2020年12月末的2.09萬億元增加了4885.2億港元。結合淨買入金額來推算南下資金單月已經淨賺2380.54億港元,收益率高達11.36%。
市場人士指出,資金持續南下主要有四點原因:
一是港股連續兩年未漲,相比美股具備相對優勢。AH溢價率也處於近十年高位,港股老經濟企業估值偏低,業績回升帶來價值提升。
二是港股成為優質新經濟企業上市及中概股迴歸二次上市首選地,稀缺性資產受到資金追捧。
三是內地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已經提前佈局,從而全面提振了市場樂觀情緒。華西證券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公募基金2020年對港股的配置比例實現翻倍,2020年第一季度時,港股在公募基金中的配置比例僅為4.91%;到了第四季度,這一比例已上升到10.23%。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第四季度,公募基金在騰訊控股、美團、香港交易所等龍頭股上加倉幅度明顯。
四是較為充裕的流動性環境為港股提供了支撐。中金報告指出,因為疫情防控相對滯後、政策依然相對寬鬆,港股市場的流動性也會受到支持。該機構資金流向監測顯示,國際資金已經連續21周流入香港市場。
近300只港股獲資金買入
哪些個股獲南下資金青睞呢?
從持股量變動情況來看,1月以來,截至22日,642只港股通標的中,286只獲得南下資金買入,佔比44.55%。
南向資金持股增加量居前的十大個股為中國海洋石油、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保利協鑫能源、中芯國際、中國中車、現代牧業、民銀資本、中國交通建設。
哪些個股又在被南下資金“拋棄”呢?
從持股量變動情況來看,1月以來,截至22日,311只港股被南下資金賣出,佔比48.44%。
南向資金持股減少量居前的十大個股為中國銀行、中國石油化工股份、廣汽集團、豐盛控股、農業銀行、中國石油股份、中國動向、中國生物製藥、協鑫新能源、長城汽車。
有意思的是,從行業來看,減持的個股與增持個股一樣,都是集中在非必需性消費、地產建築業、金融業等。
投資者需保持警惕
隨着科技股帶動港股主要指數大漲,全面看漲港股的呼聲四起。但也有不少專家坦言,雖然港股近期表現向好,但投資者仍需保持警惕。
中信建投在最新研究報告中就指出,在全球經濟曲折回升的背景下,港股預計會波動回升,但港股並非絕對的價值投資窪地。在銀行、地產等前景相對暗淡的行業中,港股並沒有估值優勢,且消費、醫藥等行業的港股標的更貴。展望未來,內地投資者選擇美團、小米、港交所等稀缺標的是可以的,但並不建議全面加倉港股。
瑞信中國證券研究主管黃翔表示,相較於內地市場而言,香港市場受到全球市場影響更深,因此其風險也較多。此外,投資者在近期更多關注了新經濟板塊的表現,但其實港股中舊經濟行業比例較高,這也影響了港股去年的整體表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資官陳嘉禾亦提醒,對於那些有準備、理性的投資者來説,香港市場無疑給他們開闢了一個新的盈利場所,讓他們能夠利用國際投資者不理性的機會,賺到在內地市場賺不到的錢。但對於那些不惜花費高額溢價,在內地市場買入香港市場指數基金的投資者來説,他們對幾天之內就會到來的虧損視如不見,對明顯能夠以更合算的價格做成的的交易方案完全沒有覺察能力。對於這樣的投資者來説,盲目追逐香港市場的投資機會無疑是危險的,只有多一些理性、少一些衝動,才能對得起自己的金錢。
(提示:上述信息僅供參考,不作為具體操作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