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額追不上燒錢速度 復宏漢霖轉型資金吃緊

銷售額追不上燒錢速度 復宏漢霖轉型資金吃緊

《投資者網》蔡俊

復宏漢霖(02696.HK)走到了轉型的關鍵點,但資金卻似乎不夠用。

今年11月26日,復星醫藥公告,擬非公開發行1.28億股,募集資金49.83億元。其中,創新藥物臨牀、許可引進、上市等項目,將投入22.2億元。

作為一家平台化運營的醫藥集團,復星醫藥旗下子公司眾多,但被拆分上市的復宏漢霖,一直負責最關鍵的創新藥研發。雖然沒透露22.2億元具體投向哪個平台,但業界普遍猜測,這筆資金將支撐復宏漢霖的藥物開發。更直白點,或“輸血”給半年內燒錢11.55億元、淨利潤-4.48億元的復宏漢霖。

半年燒錢11.55億元

業界的猜測,並非空穴來風。

復星醫藥的版圖,分為藥品、器械、服務等三大板塊。藥品板塊又分為創新藥、仿製藥,其中創新藥平台有復宏漢霖、復星凱特、重慶復創、復星弘創。

根據今年半年報,復星醫藥研發總費用12.04億元,其中藥品研發達10.59億元。報告期內,復宏漢霖的研發支出為7.57億元,分別佔復星醫藥的藥品研發、研發總費用達71.5%、62.88%。

燒掉的研發資金,讓復宏漢霖的管線得以豐富擴充。

今年上半年,除兩個上市藥品外,復宏漢霖擁有超過30個在研藥品,賽道涵蓋PD-1、CD47等熱門領域,並喊出要從Me-better升級到First-in-Class階段。該口號

在復星醫藥的定增方案中也明確提及。

超過30個藥在研發,必然要龐大的資金支撐。截至今年上半年,復宏漢霖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1.46億元,較2019年末23.01億元大為收縮。換言之,僅花了半年時間,復宏漢霖就“燒錢”11.55億元。

剩餘的11.46億元,復宏漢霖不僅要精打細算用於研發,還要準備好一部分,用於生產基地擴建。

截至今年10月底,復宏漢霖為全資子公司漢霖製藥提供擔保,累計總額達7.5億元。漢霖製藥從事藥品生產,隨着復宏漢霖的多個藥品獲批上市,其產能短板日趨顯現。

今年3月,復宏漢霖宣佈將投資17.2億元,用於松江生產基地的建設。不過,以11.46億元的現金流來看,復宏漢霖仍有不小的缺口。

一位醫藥投資界人士認為,復宏漢霖先前的產能顯然不滿足未來藥品的上市規模,擴產勢在必行,但如果前幾年買好基地,成本相對節省很多,不至於現在這麼趕。

對此,《投資者網》就定增資金投向、擴產必要性等問題向復宏漢霖求證,對方未予置評。

業績與估值的循環

研發藥品還在推進,現金流眼看快用完了,復宏漢霖急需向外融資。

今年4月,上海證監局披露覆宏漢霖在IPO企業輔導名錄中。信息顯示,復宏漢霖擬上市科創板,保薦機構為中金公司。

躍躍欲試科創板,復宏漢霖的估值能到多少,成為資本關注的焦點。據Wind統計,截至今年11月30日,復宏漢霖市值198.3億元,同賽道的信達生物(1801.HK)、君實生物(688180.SH)分別為606.9億元、621.2億元。

前述醫藥投資界人士認為,復宏漢霖估值低於同行的因素有很多,想提高估值,還得提升自身業績。

今年上半年,復宏漢霖營業收入1.1億元,淨利潤-4.48億元。信達生物、君實生物同期的銷售額達9.84億元、5.75億元。

提升業績才能提高估值,進而融到更多資金。復宏漢霖做出了三個改變,即加快藥品上市速度、挖掘藥品價格深度、擴大藥品產能廣度。

截至今年三季度,復宏漢霖上市2個藥品,分別為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對應商品名為漢利康、漢曲優;1個藥品獲批上市,為貝伐珠單抗。同期的信達生物、君實生物分別有上市藥品3個、1個。

價格上,復宏漢霖直接祭出價格戰。丁香園數據庫顯示,復宏漢霖的漢利康單價為1398元/支,羅氏製藥同劑量的美羅華,售價為2294.44元/支。

既然打價格戰,那麼價格缺口要靠銷量補足,即以量補價,倒逼復宏漢霖燒錢擴大產能,一切又回到了循環的原點。復宏漢霖的業績產出跟不上燒錢速度,於是選擇從資本市場融資,但資本市場的估值又以業績為參考。

破局的點,就是在現有上市藥品上做文章,提高銷量帶動業績,進而抬升估值。不過,這意味着復宏漢霖得進行轉型,從一家重研發的藥廠,過渡到研發、營銷雙管齊下的企業。

對此,《投資者網》就科創板上市進度、募資規模等問題向復宏漢霖求證,但對方未予置評。

轉型進入深水區

今年9月30日,復宏漢霖宣佈劉世高辭任首席執行官職務,總裁張文傑接任。從兩人的履歷看,復宏漢霖由上而下,正在進行大刀闊斧的轉型。

劉世高是復宏漢霖的創始人之一,之前一直履任外資藥廠的研發部門。張文傑在2019年3月加入復宏漢霖,負責商業運營、國際化佈局,之前在外資藥廠履任營銷管理。

專注科研的創始人離開,負責營銷的空降者接棒。光大證券在研報中點評上述人事更迭稱,復宏漢霖“有望在新任首席執行官的帶領下,成功實現商業化轉型,從偏重研發的公司升級為研發、銷售雙輪驅動的創新型big pharma。”

這場轉型,自2019年張文傑加入復宏漢霖後,就在加速推進。根據光大證券的報告,復宏漢霖的藥品漢利康在29個省份開通醫保。不過,進醫保的代價是藥品必須讓利降價,但復宏漢霖的產能瓶頸,又不能實現以量補價,因此才出現今年17.2億元投資新生產基地的一幕。

而復宏漢霖的銷售團隊規模,也難以與同行抗衡。今年上半年,復宏漢霖商業化團隊310人。同期信達生物的商業化團隊達688人,君實生物在今年11月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表示,其商業化團隊已超過700人。

轉型進入深水區,復宏漢霖不進則退。眼看藥品的銷售額難以追趕燃燒的現金流,復宏漢霖開始向海外出售藥品的權益,以快速回籠資金。

今年9月,復宏漢霖宣佈向英國製藥公司Accord出售漢曲優在美國、加拿大的商業化權益。復宏漢霖可獲取首付款2700萬美元(約1.77億元),後續藥品在北美正式上市後,還有里程碑款項、銷售分成等。

海外的遠水,是否能解現金流的近渴?從金額看,約1.77億元首付款相當於復宏漢霖的半年收入,但與半年消耗11.55億元的規模比,仍杯水車薪。

如果放長遠看復宏漢霖未來可獲取的藥品海外銷售額分成,那麼資本市場的估值,或參考其未來的全球銷售額,並予以抬高。不過,光大證券對復宏漢霖進行盈利、估值等預測時,整體也與信達生物,存在不小距離。

根據研究報告,光大證券預測2021年復宏漢霖、信達生物分別實現收入18.33億元、30.58億元,並對應整體估值分別為381億元、956億元。帶有估值之痛的復宏漢霖,能否走出資金短缺困局,有待觀察。(思維財經出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07 字。

轉載請註明: 銷售額追不上燒錢速度 復宏漢霖轉型資金吃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