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燕北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持續震盪,ETF基金份額與規模雙雙逆市攀升。截至2022年9月2日,年內ETF份額累計增加逾3400億份,ETF總規模已突破1.5萬億。隨着ETF 市值規模的增長,市場中規模超過百億的旗艦型產品不斷增多。
儘管總規模再上新台階,ETF基金市場分化依然顯著,基金公司及產品頭部效應愈演愈烈。業內表示,以國外的被動指數基金佔比為標準,我國ETF及指數基金產品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新的指數開發及產品設計難度加大,需要兼顧獨特性與市場接受度。
ETF總規模達1.52萬億
2004年我國首隻ETF產品誕生以來,國內ETF淨值整體呈穩健上升的態勢。2004年國內ETF規模僅為54億元,此後一路發展,並在2020年首次突破1萬億元,截至2022年9月2日最新數據,國內ETF規模已達15194億元。
Wind統計顯示,截至9月2日,年內ETF份額累計增加3436億份,較去年末同期增長33.45%,達到1.37萬億份;ETF總規模增加1076億元,較去年末增長7.62%,達到1.52萬億元. 具體到各類型來看,與去年底相比,跨境型ETF、股票型ETF、貨幣型ETF規模增幅相對較大。
ETF基金總份額及總規模的增加,一方面源於存量基金的“成長”, 但主要源於新發基金的貢獻。據統計,合計103只ETF基金於2022年以來成立,最新總規模842億元。其中,華安中債1-5年國開行債券ETF、富國中債7-10年政策性金融債ETF等政金債ETF成為新發基金規模主力軍。
目前,國內ETF以股票型ETF和貨幣型ETF規模居前。Wind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9月2日,國內股票型ETF和貨幣型ETF規模分別為9485億元和3448億元,佔比分別為62.4%和22.7%。跨境ETF規模為1444億元,佔比為9.5%。商品型ETF及債券型ETF則規模較小,分別為230億元及586億元。
隨着ETF 市值規模的增長,市場中規模超過百億的旗艦型產品數量攀升。截至9月2日,國內市場共有 34只ETF產品資產淨值超過 100 億元,其中華寶現金添益ETF和銀華交易貨幣ETF規模更是突破千億。
股票ETF中,華夏上證5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南方中證500ETF、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等規模領先,合計24只股票ETF最新規模超百億。
值得一提的是,從產品數量來看,2004 年來國內 ETF 數量逐年增加。方正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國內ETF 產品數量在 2014 年 首次突破 100 只,2019 年再度突破 200 只。而據Wind,截至 2022年9月2日最新數據,國內 ETF 數量已經達到了 736 只。
頭部效應愈演愈烈
在ETF總規模持續攀升的同時,ETF產品分化明顯加劇。非貨ETF中有9只ETF規模超過200億元,但同時規模不足5000萬元的迷你ETF多達113只。
Wind統計顯示,截至9月2日,除貨幣ETF外,華夏上證50ETF的最新規模為513.74億元,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規模為441.8億元,南方中證500ETF規模為385.39億元,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華夏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規模超過300億元。
而目前規模不足1億元的ETF基金有227只;其中,有113只ETF規模不足5000萬元,即清盤紅線以下。
富國創業板ETF、招商中證滬港深500醫藥衞生ETF、浦銀安盛中證滬港深消費龍頭ETF等6只ETF規模不足千萬; 國泰中證滬港深動漫遊戲ETF、華夏滬深300ESG基準ETF等21只ETF規模不足2000萬元。
從基金規模集中度來看,相較於去年末,今年基金產品規模頭部效應更加明顯。Wind顯示,最新規模超50億的ETF有62只,規模合計1.15萬億,在ETF總規模中佔比達到74.2%。而在去年末,規模超50億的ETF有47只,規模合計不到萬億,在ETF總規模中佔比不到7成。
不僅ETF單隻產品間規模分化嚴重,不同基金公司間ETF基金規模分化也比較顯著。Wind統計顯示,華夏基金管理的ETF規模為2319億元,規模居於首位。華寶基金銀華基金的ETF管理規模分別為2182億元和1939億元。此外易方達基金國泰基金和華泰柏瑞基金管理的ETF規模同樣比較靠前,分別為1542億元、945億元和903億元。
深圳一家中型公募市場部人士表示,“各類ETF遍地開花、新增規模爆棚,折射出基金公司佈局之迅猛。相較於其他類型基金產品,ETF更容易出現馬太效應,因為流動性好、規模偏大、交易量大的場內基金,更容易吸引機構和大户等資金。隨着頭部基金公司積極發行ETF,產品線漸趨完整,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
不過他同時表示,以國外的被動指數基金佔比為標準,我國ETF及指數基金產品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對於目前尚未明顯規模優勢的基金公司而言,佈局ETF的戰略突破口或在於公司自身的資源稟賦。
編輯:艦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