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朱寧
2022年接近尾聲,回望過去的一年,全球重要經濟體財政和貨幣緊縮政策加碼、俄烏衝突衝擊能源格局,導致全球經濟增速急劇放緩、通貨膨脹日趨嚴重、衰退擔憂日益升温;受外部干擾,中國經濟在2022年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增長動能減弱;同時又面臨新冠疫情多點暴發,大家的生活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很多人都期待着2023年,經濟迎來轉折點。
那麼,2023年世界宏觀經濟會如何變化?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大宗商品又是何走勢?對此,封面新聞記者專訪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解讀2023年國際經濟趨勢。
“滯漲”和“衰退”
仍是全球經濟面臨主要問題
海外“滯漲”和“衰退”仍然是明年經濟的核心詞,伴隨着製造業大規模迴流美國,相關的風險與挑戰不容忽視。陳靂在專訪的開始便提示了2023年經濟發展的風險。
“考慮到地緣衝突、新冠疫情、通脹值長時間維持在高位和海外央行貨幣政策持續收緊等因素的擾動,2023年全球經濟仍然面臨較多的挑戰,經濟復甦前景並不樂觀。”陳靂説。
陳靂解釋道,10月,摩根大通全球製造業PMI為49.4,連續第二個月跌破枯榮線,綜合和服務業PMI分別為49和49.2,均位於枯榮線以下。
從區域來看,美國和歐洲的製造PMI仍在下滑,製造業持續萎縮。當前全球經濟衰退的跡象已經顯現。考慮到海外通脹值短期內較難回到合理區間,各主要經濟體央行仍將維持緊縮的立場,流動性收緊將進一步對消費構成壓力,隨着需求走弱,經濟陷入“滯漲”的風險正持續上升。
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的可能性較小
美國經濟陷入實質性衰退的風險逐漸加大
對於世界經濟而言,美聯儲加息是可預見最大的影響因素之一,對此,陳靂認為,美聯儲或逐步放緩加息步伐,但高利率持續的時長或超出預期。今年以來,美聯儲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掉頭,連續六次加息。
從最新公佈的數據來看,美國CPI同比增速已經連續第四個月下滑,通脹值有所回落,但核心通脹韌性仍存,離美聯儲2%的政策目標仍有較大距離。近期,多位美聯儲官員重申鷹派立場,表示要繼續加息。
“可以看到的是,雖然美聯儲已經注意到了大幅加息所引發的負面風險,但整體仍然保持着緊縮的立場,短期內貨幣政策轉向的可能性較小。”陳靂説道:“當前,美國就業市場維持着穩健復甦的態勢,明年在美國核心通脹壓力得到有效緩解之前,美聯儲將維持緊縮的立場,貨幣政策轉向的可能性較小。”
大宗商品預期走強
糧食與能源市場關注度較高
受累全球流動性寬鬆、地緣政治衝突、能源結構性矛盾等多重因素作用,2022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大宗商品作為工業企業的原材料,價格上漲讓中下游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市場主體成本飆升,對經濟的衝擊也日漸顯現,2023年的大宗商品是否會繼續上行?
陳靂説道:“總體來講,在加息趨緩的節奏下,大宗商品中,尤其是金屬等商品壓力得到緩解,外部宏觀衝擊沒有得到完全消化,能源危機尚存,大宗商品明年總體上是存在走強預期的。”
具體來看,首先,能源方面仍然有異動的可能。全球化石能源資本開支低位、歐洲能源對俄依賴且結構失衡、俄烏衝突尚未見緩解,等諸多因素會繼續助推石油煤炭天然氣價格的波動;其次,貴金屬、基本金屬方面,當前庫存水平相對較低,在加息趨緩的影響下,壓力得到釋放,仍有上漲的動力;再次,黑色金屬、化工品種則需要重點關注終端需求的傳導。
最後,陳靂總結到,展望2023年,全球的大宗商品市場將繼續受到通脹因素以及供需求因素的變化影響,尤其是海外高通脹帶來的貨幣政策調整,對大宗商品價格而言影響將非常關鍵。供給角度,整體當前市場依然處於一個偏收縮的狀態,而需求則相對有望繼續反彈,對大宗商品價格形成強支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