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基分子 | 理財不能讓人財富自由,但是教別人理財可以
當代打工人想掙點錢實在太難了。
前腳在基金市場被割了韭菜,回頭想着學習點理財知識,誰料到“理財課”又磨刀霍霍。
前天,央視曝光了一場理財課騙局。北京的張女士花1元加入了十倍學堂的“理財小白營”,在線上學習理財的課程。學着學着,感覺來了,張女士又買了7999元的進階課。可是問題是,這進階課程實在是太水了!記者調查發現,所謂的課程講師都是業務員,理財培訓公司所在的辦公室早就人去樓空。
01
小編隨便一問,好傢伙,買了各種“小白訓練營”理財課的朋友還挺多,不少都是前期基金掙了點錢之後買的。
大家的故事,從一個教你“變富”的廣告開始:一位白領總是日夜顛倒地加班,卻發現隔壁的同事準時下班還活得精緻,偷偷觀察後發現,原來是對方理財有道,憑藉“睡後收入”也能逍遙過活。
剛開始報班,小白們態度還算認真,節節課都做筆記。然而,很快你就會困惑,為啥筆記做了一堆,基金還是照樣虧?
正所謂,我學會理財的第一課,就是不要花錢去學這種理財課。
02
神奇的是,有一個朋友並不是衝着理財去的,作為一名專業的線上教育營銷人員,她看中了這類課程的運營套路。
她説,理財課的模式本身並不是騙局,大部分網課都是這種流程,穩穩地抓住目標客户的“焦慮”。
因為沒人知道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只要這些信息提供者瘋狂給你灌輸錯誤信息,就能夠讓你產生一種自己落後世界的錯覺。
它的主流模式是:在各類社交媒體上投放低價或免費的“小白訓練營”廣告,通過對比、誇張等手法激發人的焦慮情緒,引發泛人羣的學習意識,成為興趣人羣。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課程價格也面向着不同人羣。1元課程的用户可能更下沉,19.9的用户更針對北上廣深的白領,簡單來説就是——更有錢。
在廣告裏報名了這個課程後,“班主任”會把你拉進幾百人的微信羣。所謂的班主任也並不是上學時躲在窗户後面“死亡凝視”的嚴肅老師,而是每天給你發提醒求你上課的社羣運營。社羣運營每人的服務半徑在 400 人到 1000 人之間,你的每一個提問,都有一套內部設定好的“話術文檔”,而他們的工資和你買不買進階課程直接相關。
這種“小白理財訓練營”,可能是整個課程體系中最優質的部分。畢竟,不用心的話,費盡心思圈來的這一幫人,就不會買接下來的課程了——進階課才是盈利的大頭,單價集中在百元到七千元之間。
最讓小編這位營銷出身的朋友心動的,是他們勸人買課的最後一招:飢餓營銷+骨折價。標價極高的進階課程直接打折到幾百元,羣裏頻繁提醒優惠名額不斷減少,像極了用大喇叭喊最後三天就倒閉卻支稜了好幾年的服裝店。
這些公司有不少的毛利在90%左右——這是知識付費之外,教育行業最高的毛利水平。
理財幾乎不能讓人暴富,但是教別人理財通常富的很快。
建議大家學習一下,這才是財富密碼。
03
那行吧,“理財課”可能會踩雷,那麼有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呢?為此,小編特意諮詢了不願透露姓名的理財師朋友,對方真誠地告訴我,我不屬於她服務的客户羣體。
扎心是挺扎心,但道理是沒錯的。投資理財的元規則是用自己用不到的錢來投資。如果手上每一分錢都是爸爸,那就先老老實實打工掙錢。
大家都知道,如果長期看好一家公司,就應該無視短期跌幅,但為什麼還是有人做了韭菜?
表面上看是信心不足,其實主要還是現金流的實力不足,輸不起,所以怕了。
你讓巴菲特拿自己的棺材本玩梭哈,第二天老爺子看到跌幅,也得去大潤發殺個十年的魚。
這年頭理財最大的難題,除了本金,還有信息差。信息不對稱,售賣方不當人,你獲取到的信息都未必是真的,更談不上實操。
學理財,其實不是壞事兒,藝多不壓身,知識多了不折騰人。但這從來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