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發投入大數據:哪些行業是亮點,哪些區域增長快?
“十三五”期間,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增速加快。2019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首次超過兩萬億元。
大連理工大學科創治理團隊近日發佈的《中國研發經費報告(2020)》(下稱“報告”),從總量結構、公共部門、私人部門、公共政策等角度,對中國研發經費投入、結構和用處等數據進行了梳理和解讀。
報告撰寫者、項目負責人,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孫玉濤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2020年是《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收官之年,同時也是謀劃“十四五”和二○三五遠景目標之年,科技創新也被提到了關鍵位置。
如何看待規模優勢和強度差距
目前,中國研發經費支出規模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雙方總量差距逐漸縮小。中美是全世界僅有研發經費規模超過3000億美元的國家。
衡量研發投入的指標,除了支出規模外,還有研發強度,即研發經費投入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2018年,中國研發強度(2.19%)與歐盟27國水平相當(2.18%),非常接近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平均水平(2.38%)。
與G7國家研發經費支出規模及強度相比,2018年,中國研發經費投入規模是美國的51%,差距進一步縮小。中國是日本的1.8倍,德國的2.4倍,加拿大、意大利、英國和法國研發經費總和的1.8倍。
2017年,中國R&D;研究人員投入為174萬人(全時當量),居世界第一,超過排名第二的美國30萬人,是日本的2.6倍,是德國、加拿大、意大利、英國和法國研究人員總量的1.3倍。美國R&D;研究人員人均研發經費為41萬美元,德、日、意、法四國均超過20萬美元,中國為17萬美元,與加拿大和英國相當。
孫玉濤表示,與G7國家相比,中國研發經費投入規模優勢凸顯,研發投入強度與德國、日本、美國等科技強國仍有差距,但也無需短期快速追趕,不必為了投入而投入。
“此前對2020年設定的R&D經費投入強度是2.5%,雖然目標沒有實現,但‘十三五’期間研發投入強度增長明顯,設置目標還具有引導預期的目的。所以,‘十四五’規劃目前只對基礎研究的佔比提了明確目標。”孫玉濤説。
報告稱,自2014年以來,中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連續6年超過2%,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已經不是主要追求指標。
哪家企業研發投入最多
根據報告,1995~2019年,企業來源研發經費從300億元增長到近1.7萬億元;政府來源研發經費從約250億元增長到約4537億元;企業經費增長速度遠超過政府經費。其他來源經費在2019年突破700億元大關。
從研發規模上看,華為、阿里投入最多,從研發強度看,百濟神州和蔚來研發強度最高。大部分企業研發支出較上一年有所提升。
中國境內上市企業研發經費規模前9強均為“中”字頭的國有企業,中國石油排第一。華為研發經費支出是中國上市企業前五名的1.25倍,為中國上市企業前十名的74.8%,為中國全部上市企業的12.95%。
孫玉濤對記者表示,從企業行業類別來看,今年的報告湧現出一些電動汽車和醫藥企業。所以,未來在企業研發經費方面,新興技術領域和醫藥行業可能是比較大的閃光點。
2019年,我國基礎研究經費為1335.6億元,比上年增長22.5%,增速為近8年來最高;基礎研究經費佔R&D;經費的比重為6.03%,比上年提高0.49個百分點,佔比首次突破6%。
東部是其他地區總和近2倍
研發投入也和地區經濟發達程度呈正相關。
2019年東部地區研發經費突破1.4萬億元,約為其他三個地區總和的1.9倍。
根據《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分地區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超過千億元的省(市)有6個,分別為廣東(3098.5億元)、江蘇(2779.5億元)、北京(2233.6億元)、浙江(1669.8億元)、上海(1524.6億元)和山東(1494.7億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有7個,分別為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浙江和陝西。
報告顯示,1999年到2019年,東部地區研發經費與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差距逐步拉大。2009~2019年,北部沿海綜合經濟區、東北綜合經濟區、大西北綜合經濟區在全國研發經費投入所佔比重有所下降,其他區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東部沿海綜合經濟區所佔研發經費比重最大,但增長不足1%;南部沿海、長江中游綜合經濟區增勢較為明顯,2019年兩地區在全國所佔比例分別達到17.53%、13.02%。
孫玉濤認為,目前區域研發經費呈現強者更強的正循環狀態。對於東北等地區,可以加強引導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我們很多東北地區大學的成果在東部沿海地區的轉化效果很好,除了市場行為之外,如果政府能引導加強這些成果就地轉化,也能進一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製圖/蔣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