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建議積極發揮保險在巨災風險領域的保障作用

業界建議積極發揮保險在巨災風險領域的保障作用

近年來,我國應急管理能力持續加強,但在自然災害呈現多發、頻發、高發的態勢下,巨災風險管理的體系和能力在災前預警和災後補償等方面仍有短板。在30日於浙江杭州舉行的“巨災風險管理與實踐”智庫研討會上,業內專家建議,進一步加快全面數字化改革進程,充分發揮保險業的優勢,推動巨災風險管理體系建設。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地域分佈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據統計,2011-2020年,全國自然災害直接造成經濟損失達3683.7億元。

“全球和區域尺度的氣候變化加劇了自然災害在中國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加上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的推進,未來將面臨更多的災害風險。”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首席專家李雪峯在會上表示,自然災害場景社會屬性強,行業屬性較弱,不同災種的防災減災方案共同性大。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發展與安全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一體規劃、一體促進、相互融合。

“全球氣候變暖加劇了極端氣象災害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呈現出氣象災害的長期性、突發性、巨災性和複雜性。”浙江省氣候中心主任樊高峯建議,要進一步探索建立規範體系,提高災害風險管理的規範化和制度化;建立科技支撐體系,提高災害風險管理的科學性、實用性;創新巨災保險的體制機制,發揮保險的風險轉移與分擔作用。

巨災保險作為防範化解各類災害風險的市場化機制,在管理風險、經濟補償和撬動資源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當前,巨災保險制度建設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國家正式將保險、再保險納入災害事故的防範救助制度體系,將逐步形成財政支持下的多層次巨災風險分散機制。

目前,地方巨災保險試點蓬勃發展。截至2020年,區域巨災保險試點已落地全國13個省市,保費規模超過7億元,從2014到2020年,年均複合增速超過120%。中國財產再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創新業務部總經理、中國再保險巨災研究中心總幹事周俊華博士表示,保險行業並不只是災後賠付,在事前監督管理也要發揮作用,要做好災前風險防範,利用科技化的平台將防災防損運用到巨災風險管理實踐中。

“通過數字化前沿技術實現巨災風險管理平台與服務創新,能夠使巨災風險看得清、算得明、管得住、想的遠。”據中國大地保險業務總監成文清介紹,中國大地保險近年來積極開展巨災風險管理研究,推動巨災保險的落地和發展。中國大地保險的母公司中再集團擁有強大的信息系統集成能力,對國內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有一個致災因子的分析,可以跟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共建巨災研究中心,為巨災風險管理體系的搭建提供數據和理論支持。

浙江省是全國巨災保險試點起步較早的地區之一,寧波市是繼深圳之後國內第二個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的城市。《浙江省應急管理“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加快推廣巨災保險試點應用,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原則,健全政府保險機構協同推進機制,擴大農業保險、居民住房災害保險、自然災害公眾責任險、企業財產保險等覆蓋面,完善應對災害的金融支持體系,推動各設區市根據本地實際開展巨災保險制度試點建設,到2025年實現巨災保險制度建設全覆蓋。

與會專家還圍繞推進巨災管理數字化升級,助力治理能力現代化等主題,從巨災風險管理的制度建設、數字化升級、巨災保險的地區實踐以及國際經驗等視角展開研討。專家呼籲,要通過制度和技術創新,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巨災保險治理新體制,推動巨災風險管理體系建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6 字。

轉載請註明: 業界建議積極發揮保險在巨災風險領域的保障作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