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作為“盲盒第一股”,自上市以來可以説備受市場關注。
自去年12月11日登陸港股以來,市值一度站上千億港元。但在今年2月登頂觸及107.337港元的最高價後,開始滑坡。10月29日,泡泡瑪特股價創歷史新低,距離最高點跌幅超過100%,報45.15港元。
不過,隨着近日一則關於泡泡瑪特三季度超預期運營數據的公佈,直接刺激泡泡瑪特股價上漲15.15%,創近8個月來最大漲幅,引發市場激烈討論。
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泡泡瑪特整體零售收入實現同比75%-80%的增長。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其上市後首次對外公佈單季度財報數據。
眾所周知,在泡泡瑪特此前公佈的財報中顯示,其營收增速均在放緩。三季度亮眼的運營數據究竟是如何創造的?而此次股價的上漲會是反彈的開始嗎?
營收同比增超預期,大娃“MOLLY”成銷售主力
回顧泡泡瑪特2021年的中期財報,營收達到17.73億元,同比增長116.8%;泡泡瑪特而在第三季度泡泡瑪特延續中期的增長態勢,同比增速超75%並超出市場預期,筆者認為主要歸結於渠道的拓展和完善。
2021年的中期財報中,泡泡瑪特在未來展望中提到,在後續過程中將致力擴展自身的渠道網絡,從而觸達更多的用户。在過去的6-9月這三個月中,泡泡瑪特在渠道拓展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突破。
泡泡瑪特在中國大陸新開35家線下門店,門店數量從2021年6月30日的215家增至2021年9月30日的250家。報告期內,泡泡瑪特新開機器人商店210家,機器人商店數量從2021年6月30日的1477家增至2021年9月30日的1687家。
由於線下零售門店和機器人商店在數量上進一步地擴張,為泡泡瑪吸納了更多的用户進行消費,反饋在營收方面,泡泡瑪特零售店錄得40%-45%的正增長;機器人商店錄得20%-25%的正增長。
而在線上以及其他方面,泡泡瑪特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力。抽盒機錄得130%-135%的正增長;電商平台錄得125%-130%的正增長(其中天貓旗艦店錄得75%-80%的正增長、京東旗艦店錄得270%-275%的正增);批發及其他渠道錄得125%-130%的正增長。
聚焦到線上各方面的具體動作,泡泡瑪特在8月新推出的MEGA珍藏系列400% SPACE MOLLY迴歸系列取得不錯的成績。在天貓首次發售1.5萬件,開售1秒全部售罄。其後在京東以及抽盒機小程序等平台陸續發售。8月14日的首屆國際潮流玩具線上展上,累計成交額達2520萬元,累計支付用户數達到5萬,這些都助力泡泡瑪特在第三季實現增收。
但自今年以來,泡泡瑪特在二月創下新高後,股價呈下滑趨勢。事實上也證明着,被資本吹大的“盲盒”概念存在的不確定性。即便是近日暴漲了15%,但股價的可持續性仍然存疑。
回漲15%,是股價反彈“前兆”?
在上文中説到大娃“MOLLY”系列迴歸在各平台的發售為泡泡瑪特第三季度創下了不少的營收。事實上,也是市場看好這一IP發展的主要原因,但就長期來看,MOLLY會是泡泡瑪特的持續增長引擎嗎?
縱觀泡泡瑪特近幾年的營收,能夠發現營收和利潤在增長的背後,增速卻在放緩。2018年和2019年的營收分別為5.15億元和16.83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25.5%和227.2%。2020年營收25.32億元,同比增長49.3%,增速明顯有所下降。
泡泡瑪特定義為潮玩企業,潮玩作為商業化的載體,玩具本身並不具備增值意義和強刺激性,“盲盒+IP”解決了增值和復購問題。
如今泡泡瑪特營收增速放緩和它自由IP的吸引力下降有一定的聯繫。此前,泡泡瑪特依託於Molly和Dimoo兩大頭部IP玩轉盲盒市場,也深受消費者喜愛。後續,即便有新IP的推出卻依然難以超越,難以複製出下一個Molly。
此次“MOLLY”系列迴歸雖是拉動了泡泡瑪特第三季度的營收,但要成為業績反轉的一大支撐點,或許還有點薄弱。
據今年中期報披露的會員人數,今年上半年累計註冊會員總數從2020年12月31日的740萬人增至1141.5萬人,會員貢獻銷售額佔比91.8%。會員人數相較於去年雖是翻了一番,但對於面對Z世代人的潮玩領域,泡泡瑪特的會員數量其實並不算多。
這也就意味着,在這部分流量中,願意為MOLLY買單的流量又縮小了範圍。消費者出於對大娃“Molly”新鮮熱度的追求,短期內助力營收增長或許並不難,但是長期來看,要帶動MOLLY 商業價值的增長還有待考量。
而泡泡瑪特近年來不斷增加的門店數量,雖説會覆蓋更多的市場,挖掘更多新的用户。自2021年以來,泡泡瑪特實行快速的擴張,新增63家線下零售店和336家機器人商店。
泡泡瑪特通過新增門店可以覆蓋到更多的Z世代用户,但卻需要面臨成本的增長。據2021年的中期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泡泡瑪特成本支出,在僱員、商品運輸、門店租金等方面都增加了大幅開支。
那麼,在門店、成本不斷增加的背景下,倘若現有IP的銷售不及預期,是很有可能影響企業本身淨利潤的。雖説投資者會關注一家企業在市場的滲透率、增速等,但淨利潤對於一個已經有自身成熟運作模式的企業來講,也會是投資者關注的關鍵指標。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潮玩賽道上已經聚集了越來越多的選手,泡泡瑪特不再唯一。如老玩家奧飛娛樂,新近崛起的52 TOYS、TOP TOY、十二棟文化等積極聯名,推出新的產品;52TOYS9月還獲得今年最大筆潮玩市場融資。
不過,在三季度運營數據公佈後,包括國泰君安、西部證券、中信證券在內的多家評級機構均給予泡泡瑪特“推薦”“買入”評級。若泡泡瑪特能在“文化+IP”的運作模式上跑通,未來或許仍有值得期待的一天。
文|港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