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年報近期密集公佈,投資者迎來“分紅潮”。
目前,在已經披露2022年分紅方案的966家A股公司中,銀行股以其“壕氣沖天”的分紅數額成為行業之首。
Wind統計顯示,已宣佈分紅方案的22家A股上市銀行合計擬分紅金額為5308.2億元,分紅金額較上一年增加390.61億元。其中,六大行合計分紅超4000億元,佔比超過80%。
銀行股分紅最“壕氣”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的數據,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招商銀行分別位列銀行股派息總額的前5名,其中前四的派息總額都超過500億元,在整個A股市場來看也名列前矛。
僅國有六大行的現金分紅就超4000億元。工商銀行擬派現1081.69億元,其年報披露,將以3564億股普通股為基數,每10股擬派現3.035元(含税);建設銀行擬向全體普通股股東派發現金股息972.54億元,每股0.389元(含税);農業銀行擬向普通股股東派發現金股利777.66億元,每股0.2222元(含税);中國銀行普通股派息總額為682.98億元,每股0.232元(税前);交通銀行擬分配現金股利277億元,每股0.373元(含税);郵儲銀行擬每股派0.2579元(含税),總額約255.74億元。六大行現金分紅比例均在30%以上,股息率均超過5%。
在A股市場,金融行業一直以來都是分紅大户。從歷史累計分紅金額來看,工商銀行累計分紅16次,總金額高達1.13萬億元。中國銀行、農業銀行累計分紅金額均超過5000億元。
股份行方面,招商銀行計劃分紅438.32億元,興業銀行擬分紅超246億元,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計劃分紅規模均超過百億元,不過後三家的分紅比例均未達到30%。對此,三家銀行作出解釋,總體來看,均與外部經營環境和資本監管要求有關,將利潤用於加強資本積累。比如興業銀行稱,一是外部經營環境影響商業銀行內生資本積累;二是監管對資本充足水平和風險管理的要求提高;三是助力實體經濟發展,以充足資本儲備滿足合意信貸規模投放,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光大銀行稱,在綜合考慮了本行外部經營環境、資本監管要求、當前所處發展階段及未來資本需求的基礎上,兼顧了股東投資回報及本行長期可持續發展。留存未分配利潤將用於本行加強資本積累,支持業務發展,以進一步提升本行股東的資本回報。
從股息率來看,渝農商行位居榜首,為7.4%,交通銀行、興業銀行、浙商銀行、北京銀行等均超過7%。
此外,還有銀行採取轉增和送股的方式回報投資者。比如,瑞豐銀行採取的是“現金分紅+送股”的方式,鄭州銀行擬每10股股份轉增1股股份。其中,鄭州銀行已連續三個年度沒有采取現金分紅的方式,該行表示:“隨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風險持續暴露,本行不斷加強風險的前瞻管控,加快推進不良資產處置速度,制定風險化解處置方案,加大撥備計提力度,順應監管引導留存未分配利潤將有利於本行進一步增強風險抵禦能力,為本行保持經營穩定提供保障。”
銀行股仍大面積破淨
根據上市銀行披露的年報,多家銀行都出現業績增速放緩的跡象。在這樣的背景下,銀行股分紅仍出手豪氣,在理財和投資風險較大、收益不佳的情況下,較高的股息率也成為配置銀行股的動力。多家銀行表示,未來的高分紅比例將持續。比如,建設銀行首席財務官柳榮表示,總體上30%的分紅政策不會改變,但每年收益要根據當年成績單來決定。
不過,對於配置銀行股的投資者而言,目前銀行股仍大面積破淨。截至4月11日收盤,42家A股上市銀行中,僅有寧波銀行、招商銀行的市淨率大於1倍,其餘40家銀行的市淨率均低於1倍。
銀行股長期處在低估值狀態,原因之一便是銀行息差持續承壓。從上市銀行披露的年報來看,去年淨利潤同比增速收窄,息差持續承壓。去年以來,隨着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多次下調,中國銀行的資產端收益率持續承壓,而其負債端利率相對剛性,導致2022年中國銀行的息差普遍承壓。比如,2022年度,農業銀行淨息差為1.9%,同比下降22個BP(基點)。建設銀行去年淨息差下滑11個基點。
除了LPR連續下調外,受存款定期化趨勢的影響,銀行存款付息率升高也是息差承壓的原因之一。在金融機構持續讓利實體經濟背景下,多家銀行表示,銀行息差收窄或將成為常態。農業銀行行長付萬軍預計,2023年該行淨息差仍將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但邊際降幅有望逐漸趨緩。
“儘管2022年業績披露顯示出多方面的銀行經營壓力,但我們觀察到營收增速是銀行股的滯後而非領先指標,歷史上股價見底領先單季度營收同比增速6個月,例如2009年、2014年、2017年、2020年下半年營收增速見底都伴隨龍頭銀行50%的上漲幅度。向前看,我們預計2023年三季度至四季度單季度營收增速有望見底,資產質量也有望改善,推薦當前佈局銀行股。”中金貨幣金融研究團隊仍推薦購買銀行股。
記者:曹韻儀
編輯:姚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