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倍輕鬆推出2023年新版股票激勵計劃,就在去年,倍輕鬆剛剛推出股票激勵計劃,考核時間為2022-2024年,相比上一版,本次業績考核指標有所下調,倍輕鬆方面稱,由於行業狀況、市場形勢變化較大,此前的業績考核標準不太具有激勵效果。而業內觀點則指出,倍輕鬆高昂的營銷費用,或許是其身陷困境真正的原因所在。
考核標準有所下調
倍輕鬆在新推出的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中提到,本次授予對象不超過165人,包括公司高管以及核心技術人員,授予價格為27.4元/股,倍輕鬆稱,此舉有效結合股東利益、公司利益、員工利益,利於吸引和留住人才。
相比如今倍輕鬆約54元/股的價格,激勵計劃中的授予價格似乎頗具吸引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輕鬆如今的股價乃是從上市之初從將近185元/股一路下滑的結果,去年10月公司股價更曾下探至33.67元/股。
股價受挫一定程度上也是業績窘況的反映,2022年,倍輕鬆營收約8.96億元,同比下滑將近25%,今年一季度繼續同比下滑將近8%,淨利潤更是接連虧損,去年虧損約1.2億元,今年一季度繼續虧損約182萬元。
或許也正是因經營面臨難題,倍輕鬆特別提到:“本激勵計劃設定的公司層面業績考核存在低於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的情形”,“鑑於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狀況、市場形勢等發生較大變化,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設定的公司層面業績考核已不太具有激勵效果。”
在此前的激勵計劃中,倍輕鬆以2021年的收入與淨利潤水平作為基數,2022-2024年每年需要同比增長30%,如今下調考核標準,在部分業內觀點看來多少顯得有些信心不足。北京商報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倍輕鬆,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線下策略“騎虎難下”
分析倍輕鬆業績不難發現,除了疫情影響、地緣政治衝突等不可控因素衝擊海外市場,更重要的是,倍輕鬆的推廣模式有待商榷,截至2022年底,倍輕鬆線下直營門店數量為163家,線下經銷門店數量為30家。2022年受“超預期因素”影響,倍輕鬆線下門店所在區域的客流量大幅下降。
不過即便客流量下降,倍輕鬆的專櫃費用、人工薪酬還要如數支付,2022年,這兩項費用分別高達約1.03億元以及6735萬元,另外還有高達約1.42億元的推廣費和9191萬元的促銷費,最終全年營銷費用高達4.82億元,相比之下,倍輕鬆研發費用僅有約5733萬元。
對此,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倍輕鬆的營銷策略有些“逆流而動”,如今家電品牌紛紛將線上市場視為發展方向,倍輕鬆卻在線下不遺餘力地投入,儘管其在新媒體渠道亦有開拓,但成本壓力顯然更集中在線下門店這種“剛性支出”上。
雖然倍輕鬆線下門店多為租賃,但相比同業還是資產更“重”,例如同為按摩電器品牌的奧佳華,其2022年銷售費用主要用於人工支出和廣告推廣,分別花費約3.56億元、2.4億元,並無專櫃費用。
專家觀點認為,線下客流量的多少難以預計,這不僅取決於經濟環境影響下,居民消費心理預期,更取決於不可抗力,尤其當下“第二波疫情”話題受到廣泛關注,線下門店頭頂的陰霾尚未完全散去。
而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則着眼於產品層面,他認為按摩儀以及健康電器是家電市場中一個分支賽道,雖然部分先發企業能夠搶佔窗口期,彌補市場空白“嚐到甜頭”,但不可否認的是,由於該類技術門檻不高,各品牌很容易陷入紅海競爭,這一賽道的生命週期相對有限。
業內專家指出,如今看來,倍輕鬆的營銷模式或許有些“騎虎難下”,一方面,倍輕鬆着力打造“健康”這一標籤,以求區別於一般小家電產品,這就需要其有着更高的“出鏡率”佔領消費者心智,另外還要給消費者切實的使用體驗,開設線下門店有一定必要。但另一方面,高昂的成本支出或將擠壓研發費用,如果電器產品失去寶貴的技術“護城河”,未來能走多遠難以預料。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