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天眼APP訊 : 道氏技術(300409.SZ)持續加碼新材料。5月12日,道氏技術公佈將募資16.20億元,主要用於新能源材料項目建設,兩年建成完全投產後,項目合計營收將達到42億元左右,淨利潤4億元左右,遠超公司去年業績。
此前道氏技術一直從事建築陶瓷材料業務,2016年開始公司耗資約22億元併購宏瑞新材料、佳納能源和青島昊鑫股權,逐漸形成“鋰電材料 陶瓷材料 氫能材料”的新材料產業佈局。
去年公司鋰電材料板塊營收已超過六成以上,此次定增將幫助佳納能源和青島昊鑫新建產能。公司稱將力爭在未來三年實現10萬噸三元前驅體以及2萬金屬噸鈷鹽產能。
擬募資16億新建鋰電材料項目
道氏技術公佈定增修訂案,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16.20元,相比此前2月發佈的預案,項目未變,但各項目投資金額略有減少。
本次發行扣除發行費用後的募集資金淨額全部投資於“年產30000噸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項目”、“年產100噸高導電性石墨烯、150噸碳納米管生產項目”、“年產5000噸鈷中間品(金屬量)、 10000噸陰極銅的項目”以及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擬分別投入4.59億元、3.63億元、3.15億元、4.83億元。
根據可行性方案顯示,上述前三個募投項目每年預計分別可產生營業收入27.35億元、1.47億元、1.99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4億元),淨利潤2.16億元、0.50億元、0.19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34億元)。
也就是説待上述項目建成達產後,道氏技術將新增營收42.82億元,是去年營收的1.43倍,新增淨利潤4億元左右,是去年16.67倍,也遠超於公司2018年鼎盛時期的業績,從營收上來説,相當於接近“再造一個半道氏技術”。
近年來道氏技術在新能源材料領域投入巨資,去年道氏技術變更部分募集資金1.5億元用於“年處理1.4萬噸廢鋰離子電池及正極材料生產1萬噸三元前驅體項目”的後期建設和 MJM“新建年產 5000噸鈷中間品(金屬量)、10000噸陰極銅項目”,目前,佳納能源年產1萬噸前驅體項目順利投產,整體具備年產22000噸三元前驅體的能力,青島昊鑫漿料新車間也順利建成投產。
此次再次募投的三個項目正是為了佳納能源、青島昊鑫主要產品的進一步擴產。
擬三年實現10萬噸三元前驅體產能
如此重視鋰電材料項目,是因為道氏技術原有建築陶瓷材料所在行業發展空間已較為有限。
根據數據顯示,2010-2019年我國建築陶瓷磚產量從2010年的87億平方米增長到2016年的102.6億平方米後,於2018年開始進入盤整區間,主要由於下游建築及房地產行業增速放緩,從而影響了對建築陶瓷產品的市場需求。
此前道氏技術一直從事建築陶瓷材料業務,主要產品為陶瓷釉料和陶瓷墨水,不過隨着我國建築陶瓷磚產量增長放緩,於是公司轉而發力新能源材料領域。從產品來看,新能源材料已成為公司最主要的營收來源。
2019年道氏技術營收29.86億元,三元前軀體、鈷鹽、銅產品、導電劑營收分別為7.90億元、5.42億元、2.88億元、2.42億元,雖然有所下滑,但依然佔到了總營收的62.36%,而陶瓷釉料和陶瓷墨水合計營收為7.94億元,佔總營收的26.59%,已不足三成。去年公司高鎳三元前驅體已經實現批量銷售,未來三元前驅體在銷售結構中佔比將會逐漸放大。
並且道氏技術與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及自然人馬東生共同設立道氏雲杉,並參股廣東泰極動力科技有限公司,逐步完善氫能材料的產業化佈局。目前道氏雲杉是公司培育氫燃料電池核心材料業務的主要平台,主要從事燃料電池膜電極組件(MEA)及相關零部件的研製和銷售。
去年年報中,道氏技術稱,立足“鋰電材料 陶瓷材料 氫能材料”的新材料產業佈局,公司將大力推進新能源產品線從上游原礦、鈷鹽、中游三元前驅體及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導電劑的產能建設,併力爭在未來三年實現10萬噸三元前驅體以及2萬金屬噸鈷鹽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