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商網TB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王玥)7月1日,“女裝第一股”拉夏貝爾正式“戴帽”,股票簡稱變成“ST拉夏”。上市不足三年便遭遇經營危機,拉夏貝爾究竟做錯了什麼?
姍姍來遲的年報
在兩度推遲後,拉夏貝爾終於在6月29日深夜公佈了年報。
年報顯示,去年拉夏貝爾營業收入約為76.66億元,同比下降24.66%;淨虧損21.66億元,同比下降1258.07%,較上年同期增加虧損20.1億元。同時,拉夏貝爾門店數量出現大幅度縮水,截至去年年底,其門店數量降至4878個,較2018年年底淨減少4391個,下降比例為47.37%。此外,拉夏貝爾去年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合計9.44億元,對應資產減值損失7.78億元。
對於經營狀況急劇惡化的原因,拉夏貝爾解釋説,是受到公司戰略性收縮、消費增速放緩、暖冬天氣影響、線上渠道衝擊及線下零售實體競爭加劇等因素的影響。從上述原因來看,拉夏貝爾將業績下滑更多歸因於外部變化,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據瞭解,2014年10月9日,拉夏貝爾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2017年9月,在多次闖關A股後,拉夏貝爾終於順利登陸上交所。不過,在成為國內首家“A+H股”上市的服裝公司後,拉夏貝爾的業績就進入了下滑通道。
中國商網 唐硯/攝
急速擴張“後遺症”
事實上,拉夏貝爾的困境早有跡象。該公司在2017年登陸A股前,存貨問題就較為突出。中國商報記者查詢發現,2012年至2018年間,拉夏貝爾存貨僅有2016年出現2.43%的下滑,其餘年份的存貨平均增長接近28%。去年,拉夏貝爾存貨計提跌價準備約3.42億元。
存貨的大幅提升與拉夏貝爾的急速擴張不無關係。拉夏貝爾A股上市招股書顯示,三年內計劃在7147家零售網點基礎上再新建3000個全直營零售網點,總數量將突破1萬家。店鋪增加使得拉夏貝爾運營成本不斷增加,毛利率下降。而隨着購物趨勢的改變,該品牌門店經營效率不斷下滑,業績不如人意也在意料之中。
此外,拉夏貝爾對於產品研發的能力持續不足。中國商報記者查詢多家服裝品牌年報發現,太平鳥、森馬服飾等服裝品牌每年將投資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用於產品研發,而拉夏貝爾的研發費用常年為零。產品不具吸引力、品牌同質化嚴重、長期促銷等問題使得拉夏貝爾品牌受損嚴重。不少消費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拉夏貝爾的服裝設計感不強,樣式、質量都很一般,很難選出喜愛的款式。
值得一提的是,拉夏貝爾於2018年花費4.55億元收購的法國公司Naf Naf SAS(以下簡稱NNS)正式進入破產清算,這無疑對拉夏貝爾造成重擊。儘管已失去對NNS的控制權,但拉夏貝爾依舊需要償還因收購而進行的借貸。要知道,近年來拉夏貝爾早已負債累累,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該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3.6%、44.31%、48.31%、59.01%、85.94%。
進入“賣賣賣”的節奏
為了週轉資金,拉夏貝爾進入“賣賣賣”的節奏。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經出售了電子商務公司、企業管理公司,且正籌劃出售旗下倉儲物流公司。對此,服裝行業專家馬崗告訴中國商報記者,拉夏貝爾首要目標就是讓公司活下去,騰出更多資金進行週轉。
為了維持2020年的正常經營,拉夏貝爾又將旗下三家全資子公司所持有的土地和房產提供抵押擔保,擬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綜合授信額度不超過50億元。
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資人告訴中國商報記者,拉夏貝爾抵押貸款過程不會輕鬆,金融機構需要評估該品牌償債能力,就目前的資產負債率而言,該公司風險較高。
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若沒有外部資方重金投入、長期規劃,拉夏貝爾東山再起的難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