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航母級”券商,走捷徑也要築起防火牆

商業銀行獲取券商牌照,一時間成為輿論熱點。根據媒體報道,幾大商業銀行中至少兩家或被選為試點,欲以此來打造“航母級”券商,以應對金融開放的新局面。

6月28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已關注到媒體報道,證監會目前沒有更多的信息需要向市場通報。發展高質量投資銀行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資本市場發展決策部署的需要,也是推進和擴大直接融資的重要手段。關於如何推進,有多種路徑選擇,現尚在討論中。不管通過何種方式,都不會對現有行業格局形成大的衝擊。

打造中國本土的大型券商,對於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確實是個十分重要的部署。而要達成這個目標,利用現有商業銀行的力量,應該是一條現成的捷徑。中國幾大國有銀行在20年前完成市場化改革後,已經成為中國金融市場的頂樑柱,對於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商業銀行組建證券公司,不僅能夠對中國本土資本市場起到“壓艙石”的作用,而且在未來中外券商的激烈競爭中,也能掌握到主動權。

但是,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如何建立好商業銀行與旗下券商之間的“防火牆”,如何隔離風險,也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

銀行業和證券業有很大的不同之處,銀行業經營基本上可以通過精準把握國家的貨幣政策和經濟運行的趨勢,來制訂企業的發展規劃,制訂各種經營策略。最近幾年,我國金融業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完成以後,銀行有了決定存貸款利率的自主權,在經營上更加靈活,盈利機會也更多。但是,資本市場則是一個瞬息萬變的市場,它可以讓機構快速盈利,像爆米花一樣快速膨脹,但只要一着不慎,就可能全軍覆沒。

實際上,在中國資本市場引入商業銀行,由商業銀行出資組建券商,早已有過實踐。1993年,工行、建行和農行都投資組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大型券商,時至今日,只有國泰以“國泰君安”的名義在市場上載沉載浮,另外兩家券商都已不見蹤影,特別是農行南方證券的破產清算,給整個資本市場和農行都帶來了負面影響。

回顧20多年前中國資本市場的這段經歷,可以看出一個現實,銀行業雖然積累了豐富的金融市場實踐,但商業銀行並不可能把銀行業經營中的成功經驗複製到證券業中。總的來説,銀行業經營是保守的,證券業經營卻是要不斷突破現狀的。這種突破很難出現“試錯”,否則問題隨之而來。

就目前來説,我國無論是銀行業還是證券業,其盈利模式都比較單一,銀行利潤主要來自存貸款息差,而券商利潤則主要來自證券自營、佣金收入以及IPO代理,其中自營是大頭。但證券自營是雙刃劍,在創利目標的壓力下,券商很容易產生賭一把心理,放棄風控,鋌而走險。當年南方證券就因為自營失誤,資金窟窿越來越大,最後開始挪用客户保證金。

今天,證券業已經加強了風險管理,類似挪用客户保證金之類的惡性事件已經失去了條件,但是證券業的盈利模式並沒有改變,一個小的失誤,比如在自營中買錯一個股票,都可能成為全局性的問題。銀行參與到券商的生意經中,是否有能力駕馭這種風險,是不得不面臨的一大考驗。

我國現存的幾家國有大銀行,在轉制以後,特別是上市以後,都按照國際巴塞爾協議的標準建立起了嚴謹的風險控制機制,保證了銀行業的穩健經營,特別是在十多年前的國際金融風暴中,不僅未遭遇損失,而且成功地配合國家的政策調控,和國家一起推動全球儘快走出了金融危機泥淖。

最近一二十年,金融業混業經營在全球範圍內都是熱點,中國銀行業組建券商,也有其合理性。對於銀行業來説,適當參與證券業投資,甚至組建國有銀行控股的大型券商,在政策面上並不是完全不可以。但一定要在銀行業和證券業之間建立“防火牆”,要繃緊風險防控這根弦,不能讓資本市場上時常出現的風險之火燃燒到銀行內部。

□周俊生(財經評論人)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賈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97 字。

轉載請註明: 打造“航母級”券商,走捷徑也要築起防火牆 - 楠木軒